的詩格調疏闊,詞曲則韻致清新自然,素來不喜這種婉轉相思調,說讀之有失闊大,哀婉有失舒朗,讓她少讀,別把心讀窄了,她哈哈笑著應了,覺得姊姊這種冷冽又堅忍的性子,也不適合**調。卻哪知,情起不由人,情深便如跗骨毒,**如絲,讓人脫不得,離不去,柔腸百轉,渾然失了心緒,沒了從容。
蕭琰也渾然失了心緒,神思恍惚,仰躺在花海內,識海之中湖水**迷離,琉璃蓮臺上光彩迷離,如紅塵的五光十色,幻化出一幕幕情景……春日梨花如雪,她在溪邊攬月,卻隻影徘徊,悵然望月,愁思遠人,“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夏日後花園中池荷綻放,朵朵清麗,粉白淡紫如芙蓉,她入池採芙蓉,卻忽然悵立,“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夜來風雨聲,她輾轉反側,披衣而起,靜立碧紗窗邊,“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中秋月圓人不圓,她杯杯舉酌,醉而眠月,“飲玉卮,滿酌不須辭。沉醉後,仰明月,寄情千里光。”重陽日,登高賞菊,卻是“遍山菊黃懶入眼”,醉了又愁愁又醉,“遍山花紅,不是醉中人。”除夕日她在園中踏雪尋梅,折了一梅枝,“入折傲霜枝。歸蘭舍,憶往時,情如醉愁懷似織”,倚榻望梅瓶,悵然,“人未回,何處尋梅?風雪畫橋西。”……
那些溢於紙面的情意,幻化成了活生生的情景,蕭琰看著沈清猗忽而喜忽而憂,忽而蹙眉,忽而低吟,忽而淚盈,她的心也時而喜,時而悲,時而愁,時而痛,讓她禁不住的要給她一縷清氣,讓她寒梅枝枝怒放,又禁不住要伸出一根手指去,撫平她蹙緊的眉峰,又禁不住伸出手臂給她倚立,讓她月下不要這麼孤伶,又禁不住擁她入懷,休要讓夜露風寒侵襲了她……
蕭琰感覺到懷中纖薄的身子,輕而又柔,白梅香氣幽幽縈繞,凝望她的眼眸清淺漣漪,如**旖旎,又明麗如火,將那**的情意燃燒得熾烈,“阿琰……”她低低吟了一聲,眸子半合,頭微仰,唇如胭脂嫣紅,又如櫻桃盈潤,還有著玫瑰的芬馥,蕭琰不由心跳,只覺面熱口乾,禁不住的,低頭俯下唇去。
在兩人唇欲接未接時,花海上空忽然一聲清脆的鳥鳴,識海蓮臺中的蓮花瓣中也一道清光,似是一聲梵唱,清音喝頭!
蕭琰猛地清醒,頭抬了起來,迷離的眸子漸漸恢復了清明,凝視著懷中的人,注目片刻,喝一聲:“去!”
沈清猗便在她懷中如光影般碎去,那片片光點落入識海,重新化為碧水。
蕭琰長吁一口氣,盤膝坐上蓮臺。
闔上眼,低吟一聲:“萬法由心,應觀法界,一切心造。”
頃刻,識海中五光十色再起,如同迷離又栩栩如生的蜃境,將蕭琰心中的記憶一幕幕展現,那是她與沈清猗相處的一幕幕情景,從初見那日,一幕一幕回放。
蕭琰將自己沉入其中,又重新經歷那些往事,一點一滴在心頭輾轉。
幻境中過了很久,一年又一年,時光苒苒,心在紅塵中浮沉。
蕭琰在這些重放的細節中沉澱自己對沈清猗的感情,像識海的水,每一次波起都會沉澱下去。沉澱,不是埋下,不是隱藏,而是用澄淨、寧靜的心去審視,她對沈清猗的情從何而來……對沈清猗的情,又要由何而去。
她要在寧靜中找到自己的本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