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蒸日上、節節攀升,獅門影業就是典型案例,在2013年時,依靠著“飢餓遊戲”的輝煌,獅門影業甚至一度被稱為“好萊塢的攪局七字號”,許多專業人士都認為他們有希望成為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外的第七大。
但反過來,獨立製作公司完善自己的發行部門,逐漸發展壯大、成就偉業的,卻屈指可數。巔峰時期的夢工廠位列好萊塢八大之一,新線影業也是如此,但二者的發展軌跡卻都是相似的:拆分吞併,成為大型電影公司的附屬,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發行部門的龐大和複雜,而製作公司往往更加單純,專注於作品本身的製作,不善此道,最終只能是望洋興嘆,心有餘而力不足。
對於獨立製作公司來說,完成一部影片之後的工作,往往有兩個選擇:要麼與發行公司簽署協議,將發行業務委託給第三方負責;要麼就是登陸各大電影節,高階的猶如歐洲三大電影節,商業的比如多倫多電影節,個性的以聖丹斯電影節為首,在電影節取得讚譽之後,尋求大型發行公司的合作。
歸根結底,還是尋找第三方的幫助。換而言之,也就是將繁瑣工作交出去,將發行、宣傳、策劃以及周邊等業務交出去;同時也是將主動權交出去,將利益分紅交出去。
“上帝之城”當初就是如此,尋求米拉麥克斯的合作,未果;登陸聖丹斯電影節,派拉蒙介入,成功登陸院線。這是最為幸運的發展曲線,聖丹斯上展映的作品,更多都是投入錄影帶市場,由於題材的侷限和受制,始終無法登陸大螢幕,不要說名揚四海了,就連回收成本都難於登天,這也使得無數獨立電影人無以為繼。
發行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謂的發行,並不像字面上那麼簡單,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工作環節,涵蓋了方方面面。發行,是建立在製作公司和院線之間的橋樑,但卻不僅僅侷限於此。
發行部門主要負責的職責有:複製、非影院、法律事務、財政、財務管理和運作、系統和銷售運營、放映業務等等。總體來說,就是負責與院線打交道,負責與航班、輪船、軍隊、學校等非影院機構的放映業務,負責dvd發行之後的銷售和租賃業務等等。一句話,發行部門就是負責把製作公司拍攝出來的作品推廣出去。
在大型電影公司之中,當一部影片立項並開始製作的時候,發行部門的工作就開始了,前期的營銷計劃就必須與宣傳部門配合,陸續展開。而當作品複製就緒,試映工作就劃分到了發行部門旗下。一般來說,試映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內部人員,包括公司經理、導演等都會參加;一種是有選擇性地找普通觀眾,根據觀眾反饋,對作品進行修改。
放映策略一般有三種,大規模公映,主要是七百到四千塊銀幕;有限放映,主要是五十到七百塊銀幕;以及獨家放映。制定放映策略,這也是發行部門的工作。比如說“上帝之城”的放映策略,派拉蒙選擇了點映起步,前面三週都是限定放映,有條不紊地增加院線,一直到第四周才開始進入大規模公映環節,這都是和公關策略互相搭配的。
同樣的,放映檔期也是發行部門的工作。“後天”和“特洛伊”的檔期一前一後、強強碰撞,“十二羅漢”和“借刀殺人”的正面對決、狹路相逢,這些都是發行部門互相較勁的產物。一般來說,硬碰硬,還是避開檔期,發行部門必須互相試探、互相制定策略,這是十分需要經驗和才智的一項工作,而且好萊塢的頂尖大型製作公司之間也會彼此打聽,在心照不宣的默契中制定相對應的策略。
當然,對於發行部門來說,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和院線打交道。所謂院線,就是同一個機構或者組織按照不同的權利方式擁有多家應援,並對這些電影院視線統一管理的體系。
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