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提醒朕一聲。”雍正隨口的埋怨了一句,接著站起身喚蘇培盛進來更衣。
蘇培盛陪著笑道:“奴才是見您與八阿哥聊得十分投機,所以也就不敢貿然插話進來打擾。”
“得了吧,你什麼德行,朕還不知道?”說完又轉過頭對著福惠道:“福惠你先去上課吧,那些等皇阿瑪我上完朝回頭再看。”
福惠躬身道:“是,兒臣恭送皇阿瑪。”
雍正隨口應了一聲,便帶著蘇培盛一前一後快步走出了養心殿。
徒留下福惠看著桌案上那堆積如山的奏摺發愣。
福惠心道:他老爹未免對他也太放心了吧?
接下來的幾天,雍正便召集了怡親王,馬齊,阿克敦,鄂爾泰,鄔思道等諸位心腹大臣,開始討論取消八股取士制度的事情。
雍正把福惠所寫的方案拿了出來,讓他們都輪流閱覽了一遍。
考慮到時機未到,雍正並沒有選擇現在就將福惠推至臺前。
但是像阿克敦,鄔思道這樣曾經接觸過福惠的人,即便雍正不說,也還是一眼便認出了福惠的筆跡。
不過他們並沒有將福惠給抖摟出來。只需雍正一個眼神,他們便大抵了解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懂事兒的很。
對於這個方案,包括雍正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是讚不絕口,但他們也都不約而同的考慮到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這個方案若想要徹底的推行下去,難度非同小可啊。
第90章 玄奘和尚
福惠的方案雖然推行難度比較大,但想要落實也並非是難於登天。
當年先帝康熙就曾廢止過八股文考試,不過後來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所以沒過幾年便又恢復了八股取士。
而如今只要穩紮穩打循序漸進,那麼做到穩中求勝也並不是沒有可能的。
其實在提出這個方案之前,福惠也是借鑑了部分歷朝歷代科舉的一些經驗。
在唐代,常科考試的科目與隋代相較大為增加。
除了明經、進士兩個主要科目之外,還包括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不過其他的科目與前兩者相比並不為人重視。
宋朝的科舉大體與唐朝一樣,但是科目卻刪減不少,而由於進士一等多數可以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
而等到了元代,科舉雖然對當朝的統治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但是出於種種考慮,最終規定科舉不再分科,只以進士科取士。不僅如此,考試的出題範圍也被嚴格限定在了四書之內,發揮題意必須以朱熹寫的《集註》為根據。這也成為了明、清兩代八股文的基礎。
福惠的提議是一樣創新,也是一種復古。與過往相比,一個明顯的區別在於,所有的科目被平等化。文學,法學,算學,律學,農學,工學。
限於目前的情況,福惠暫且將考試的科目化為這樣六個大類。
而關於學院學科的設立,福惠又加進了科學以及醫學兩類。以求能夠藉此培養人們對於科學的興趣。至於商學,因為時機尚不成熟,所以就暫且先放一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儒學作為以往考試和教育的核心主題,在這一次的改革中只算作是文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除此之外,文學科日常的學習和考試內容還囊括了宗教學,詩賦學等諸多內容。
福惠希望可以改變儒術獨尊的局面,恢復春秋時代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
且不單只是文學一科,其他學科亦是如此。比方說農學,它在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