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難道,媽媽終於看清劉美蘭的本質了嗎?
過了正月十五,劉秀娟就開始煮紅薯飯給大家吃。唐愛蓮覺得奇怪:“媽媽,沒米了嗎?”她明明記得,過年前買年貨時,她還拉了兩袋大米回來的。
劉秀娟嘆氣:“這大米飯雖然好吃,但也要省著吃,哪能頓頓吃乾的啊!”
唐愛蓮這才想起,前世他們幾姊妹小的時候,可不是大部分時候都是吃稀飯?想吃乾的也得,放上一半的紅薯芋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吃幾天乾的大白米飯。
隊裡按人頭每個大人定額四百斤穀子,小孩子是定額三百斤穀子,勞力按工分算,再分一份谷,出滿勤的勞力每年能掙回幾百斤穀子不在話下。一個勞力定額加上工分一年能得到五六百斤穀子,最多的甚至能分到八百來斤穀子。
因此,家裡勞力多的人家自然不用愁吃,如果全家都是勞力,頓頓吃乾飯都可以,但非勞力就不行了,沒有爭工分,就只有定額糧,一百斤穀子才出六七十斤米,一個半大孩子一年只有兩百多斤米,卻能吃大人的量,光吃大白米飯的話,怎麼省都不夠吃。
當然,紅薯芋頭是大把的,不嫌棄雜糧的話,吃飽肚子還是沒有問題。
劉秀娟孩子多,卻只有她一人爭工分,很自然,一年四季,除了過年過節,都是吃紅薯芋頭飯。紅薯芋頭吃多了,大家都討厭,只好煮稀飯吃。
因此,家裡明明有糧食,劉秀娟還是捨不得頓頓煮乾的大白米飯。
也正是因為小時候餓過肚子,唐愛蓮才對糧食有一種恐怖的收集欲,在修真界走到哪就在哪買糧食!
唐愛蓮嘆息了一陣,對劉秀娟說:“媽媽,你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我師父那裡有大把的糧食,我這幾年都有幫忙種水稻呢,好幾十畝地呢,種的糧食堆滿了倉庫,我師父都吃不完。我離開的時候我師父就說了,以後會讓師弟每個月都送幾袋大米給我。”
劉秀娟本還想說不能一直要她師父的東西,但一聽說是自己的女兒種的,馬上就高興了:“那好吧,以後我們頓頓吃乾的。”
能讓兒女們吃飽吃好,是每個媽媽的心願。既然有大把糧食,她哪還能省著不給孩子們吃?
一聽說以後頓頓吃乾的,幾個孩子都高興得跳了起來。
於是,小白又多了一個任務,每個月的月初,就給家裡送兩袋百斤大米過來。同時送來的還有各種肉類和水果,或是野豬肉或是兔肉或是鹿肉。
讓小白每個月送大米,其實就是唐愛蓮自己每個月拿出兩袋大米給小白,然後小白又帶著大米從外面進唐家交給劉秀娟。
劉秀娟每次收到大米,都將大米分了兩小袋出來,每袋三十斤,爺爺奶奶送三十斤,外公那邊也送二十斤過去,並宣告是給外公煮粥補身子的米,直接幫外公送到他的房裡。外公很配合地將米藏好,只能他自己煮粥吃。
至於吃肉,劉秀娟每次都將老人叫到家裡吃,卻不再拿給老人。這樣,就杜絕了二房的沾光。
於是,唐愛蓮一家和兩位老人都吃上了乾飯。
只是,這樣的情形很快被二房發現了,二鳳又是一場大鬧。
二鳳自嫁入唐家就一門心思想分家,理由就是大房孩子多,分的糧食少,又吃得多,還有讀書花的錢也多,大龍又不在家,他們不想幫大房養孩子,才鬧著要分家。
剛剛分家的時候,二鳳還是很得意的,常在外面跟人說:“分了家,他們肯定不會讓阿詩讀書了,他們哪讀得起?恐怕連飯都稀飯喝不上稠的呢。”
啪啦諷刺她:“你到好了,兩個都是勞力,每年有定額糧,還能出工掙工分得工分穀子,頓頓吃乾的都吃不完吧?哦,年底還能分錢。”
二鳳將啪啦的話當好話聽:“也不是頓頓吃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