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還有東北的坦克都已經定型,可飛機、特別是魚雷機只是造好了發動機,理論上說兩百馬力可以攜帶五百公斤的魚雷,可實際上呢?即使造出這樣的飛機,也要頻繁的進行海試。畢竟海面上飛行和陸地上飛行是不一樣的,以現在飛機的結構強度,海鳳一吹就散架改怎麼辦?楊銳對於後世的飛機明白。但對現在的飛機知道的甚少,他現在有的關於飛機的資料是一部叫珍珠港的電影,那上面有一架老式的雙翼飛機,可那是是金屬機啊,哪像現在全是帆布木頭機。
除了飛機,航空魚雷也是個難題,那東西是要從飛機上拋下去的。可多高丟下去這魚雷才能正常工作?再由這魚雷只有五百公斤,現在設計的潛艇用魚雷是用不了,新設計製造一款航空魚雷的任務只能是依靠自己。那東西要多久才能做出來?還有最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這個時代的魚雷機和潛艇配合真的能達到拒止效果嗎?
其三,人員訓練問題。六七千人的潛艇部隊,一兩千人的空軍部隊。還有登島作戰一到兩個師的陸軍部隊。以及極為關鍵的運輸部隊。要想收復臺灣成功,那麼這四部分人員不但要技術嫻熟,還有配合默契,潛艇和陸軍兩人不擔心,潛艇已經準備好幾年了,軍官現在也擴大到了兩百多人,有這些人做種子,開設潛航學校。兩年內培養一支能作戰的潛艇部隊還是不難的,陸軍就更不用說。山地戰本是復興軍的起家戰術,嚴州就是靠這個戰術站穩腳跟的,在臺灣作戰也是山地戰,差別就是那裡氣候更熱、環境更惡,再就是地形不熟,但這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多徵召福建本地人、並使用ddp和六六六,非戰損損失可以降到最低,同時民心在我,有當地人帶路,地形因素並不重要。
海軍和陸軍問題解決,就剩下空軍和運輸船隊了,楊銳不明白現在的飛行員是不是隻要三個月訓練就可以飛行,六個月就可以服役,但即使是這樣,另外六個月能適應海面飛行嗎?而且還要拉低投放魚雷——楊銳很是記得二戰電影裡魚雷機的投放動作,那就是與艦船航行的方向成垂直角度飛行,離艦船很近才拉低投放魚雷,這個高度很多時候比戰列艦的艦橋低很多,所以當他們投放完魚雷之後,飛機要迅速的拉起,要不然這麼近的距離很有可能一頭撞在艦橋上。這麼有難度動作,同時還是組隊投放,這不是幾個月能訓練出來的吧。
最後就是運輸船隊了,木船可以用,但為了達成突然性,最好還是用輪船,可用輪船就涉及到進港的問題,臺灣既然已經是日本的領土,那麼其改造過後的海港,用的也只是自己的引水員,在沒有引水員,同時大多數船隻都沒有去過臺灣各港的情況下,運輸船隻極有可能會觸礁,總參總不能讓輪船招商局還有其他公司的輪船都去一次臺灣吧?
其四、登島的策略問題。記得很早很早以前,楊銳在網上看到過許多攻臺方案,可那只是看看就過,一個字也沒記住,況且那是導彈航母時代,即使是回想起來了、,拿到現在也不合用。何時登島、走什麼路線登島、登陸點在何處、登島之後部隊怎麼展開運動、如何才能快速的殲滅守敵……等等等等,這些都不是身在北京能瞭解得了的。相當年日本人為了準備日俄之戰,居然從歐洲騎馬徒步經過西伯利亞探查俄國到遠東的交通情況。現在臺灣那邊的情況如何,守軍如何,總是要派人去探測收集的,唯有建立在足夠的情報基礎上,制定的攻臺之策才能有效。這個任務誰去做?怎麼實現?
林林總總的,楊銳吃完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