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的地理、資源、人口等要素息息相關。以農業機械為例,我國除了東北,其他地區根本就難以使用美式農械,最多隻能用法式農協,這是人均耕地畝數決定的;而工業,全世界也就我們、美國、歐洲可以全面工業化,中東、非洲缺水,南美諸國和印度、南洋、澳洲、加拿大缺人。根本就工業化不起來。
俄國照說什麼都不缺,俄國工人也不似南洋、印度、南美那樣懶散,可這個國家太大,人口卻因為嚴寒而太少。河流也不多,這就使得工廠和工廠之間的運輸成本太高,遠不如我國以及美國歐洲。照實看。俄國最好的選擇就是發展農業、同時賣出豐富的礦產資源。”
博士說的話楊度半懂不懂,聽聞說到運輸成本太高。楊度不由再問道:“可自己不生產,光從國外進口商品就不要運費了嗎?這也要運費啊。還有賣出礦產資源。不是應該冶煉之後待附加值高了才更節省運費嗎?這是不是……”
“確實是這樣的,大人。”支秉淵道,“可俄國工業佈局不但有地理因素,還有人口因素,比如這個拖拉機廠,鋼鐵要從一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運過來,軸承要從莫斯科運過來,橡膠就更遠了,要從南洋運過來……,這些零件的運費是極為昂貴的。
俄國的資源自然要比我們多,可細究起來還是因為他的國土實在廣闊,可正是這樣,他的工廠只能建設得零零落落,不想我們可以建工業區、把所有工廠集中在一起,這就會增加了運費,這些運費使得其造出來的產品要比進口產品高數成乃至翻倍,以至造不如租,租不如買。”
“可他們也可以建工業區啊……”楊度確實是工業盲,聽聞工業區是關鍵,他又追問起來。
“大人,工業區難建啊!”支秉淵道,“就我國,也就是隻有遼東、山西、武漢、馬鞍山,這四個地方能建,即便這樣,除遼東以外山西、武漢、馬鞍山也各有缺點,山西雖然礦產豐富,可外運成本太高;武漢就在長江邊,可煤鐵資源有限,其他礦產也少;馬鞍山也類似,甚至情況更差,不但礦產稀少,除了鐵礦之外連燃煤都沒有。
這還是我們,我們規劃工業區從來不需擔心人口,比如遼東,現在已有三百萬工人,繼續發展工人肯定要超過一千萬,五十年後估計要有兩三千萬。但這在俄國明顯是不行的,因為俄國地廣人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間隔太遠,一座城市的人口只能承受數個大型工廠,比如斯大林格勒,再建幾個工廠也行,可要把整個工業區、產業鏈全放在這裡,顯然不行,因為與之配套的移民工程就是要投入鉅款;而且這還是伏爾加河下游,如果是在西伯利亞或者其他北面一些地方,一千萬工人全部聚集在一個工業區,環境根本就承受不了。
缺礦、缺水、缺路,工業是發展不起來的,可這只是我國的情況。從俄國看,礦產資源分佈太散不說,更重要的是有礦的地方缺人、有人的地方缺礦,這工業怎麼好發展?歐洲其實是拆散了的中華,人口不是問題,且三面臨海,境內運河鐵路縱橫,密度之高讓人瞠目結舌,所以工業化不難;美國的情況就比較特殊了,其工業能夠有今日之規模。全因美國有五大湖,他的人口雖不足支撐大工業區。但便利低廉的水運無形中擴大了工業區的範圍,五大湖流域內的資源和人口是足夠的。如此美國才建立了媲美歐洲的工業……”
支博士一頓科普,楊度這才煥然大悟,他不由轉而道:“那俄國為何還要大建工業?”
“這……”沒想到楊度這麼問,支秉淵搖頭道:“楊總理說過,俄國同志想建什麼就幫他們建什麼,其他事情不必多說。”
“我明白了。”楊度自己問完也覺得不對,俄國人‘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