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鄉兵義勇。若是火羅帶著騎兵過來,這些人肯定攔不住。可是現在北戎那邊過來的是幾千多是牧民的雜牌,兩邊半斤八兩,多少能打一通。
羅縣令也聽到了北戎來了的資訊。他可不想在這裡等著捱打,就收拾了細軟,帶著家人上船往南邊走,先避避風頭。臨走送了一篇奏章,大寫北戎如何兇猛,沈家軍如何慘敗,痛陳沈家軍無心抵抗,置百姓的安危與不顧!
洪二自從出海後遇見風暴命大沒死,就成了個正式的船掌舵。聽說北戎來了,他瘋瘋癲癲地就要去打仗。李家的周掌櫃給他出了車和糧食,他帶著十幾個人去投義軍了,洪老舵在後面哭著追著跑了三里,罵了洪二一路也沒把他罵回來……這些都是外話。
---------------
自從元宵節後,北戎進犯的訊息一出,後面的十來天,各色的流言排山倒海一般,轟然衝來,每日都考驗著京城人們的神經。
平遠侯讓人從北到南地宣揚,說北戎太強大了,沈家軍擋不住,近乎全軍覆沒。鎮北侯重傷了,大概已經陣亡了,沈家的長子和次子也喪於敵手了……
西北邊,同樣傳來了令人擔憂的訊息,北戎入境後推進迅速,若是不加阻擋,恐不日就會進入平原地區,京城危險……
皇帝現在沒有了清閒,日日都要閱讀各方的急訊。
燕城到京城的驛站早就撤得七七八八,如今徹底不通了!沈家軍的訊息全是靠些道聽途說,都不樂觀,有的甚至說沈家父子已經死了!現在比較可靠的是西北方面,驛站還能傳遞資訊。可送來的訊息也沒有好的!說什麼北戎的大軍號稱百萬,從三路齊下,西北已經入境,北邊燕城陷入重圍,東北方形勢不明,可能隨時會有北戎軍隊從山裡出來,一路南下……
皇帝深感憤怒!人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沈家軍多年自詡是國家的銅牆鐵壁,可是現在看來,簡直是不堪一擊!各方的來報都說沈家軍在北戎來時,大肆搶劫燕城周圍的富戶鄉民,而北戎一到邊境,沈家軍將士根本沒有與北戎正面交鋒,就全線撤退,躲入了燕城!這之後,皇帝燕城的眼線就傳不出訊息來了,只有外圍的信報說北戎攻城不斷,燕城只是防守毫無出擊反攻之舉……這種沒用的武將,真該都被殺了才對得起他們……可皇帝也有些心慌了,父皇那時告訴他的,術士留下的“滅沈之日,亡國之時”,難道會成真的?!
太子也聽到了鎮北侯死了的市井傳言,他狂喜之間又有些不敢相信。這麼多年了,他朝思暮盼地等著這麼一天,難道竟然真的到來了嗎?他不敢想!不敢信!
鎮北侯府的眼線傳來信兒,楊氏聽到傳言當場暈倒在大廳裡,那個沈二小姐哭得眼睛都睜不開了,沈大小姐在習武場上邊哭邊打,一直練武到天黑。沈卓被從三皇子處告退回家,守了楊氏一晚上。老夫人坐在佛龕下唸了一天經。……
看來,是真的吧?太子的希望升起來了……
終於,他的聯絡點傳來了燕城內送出的密信:鎮北侯重傷,大概死了!他為了確認,就讓幕僚去問詢前段時間從燕城回來的人,燕城中送出訊息的人是否可靠。幕僚去問王志,王志想到是自己招募的張丁,會有一份功勞,就竭力說自己怎麼往中軍安插了人,這人平時自由進出中軍大院,絕對可靠。
聽到幕僚這麼說,太子有些信了,他幾乎歡喜得要流淚,這時,城外驛站送來了鎮北侯的奏章和給太子的私信。
太子有些詫異地開啟了給他的信箋,看到血書,太子心中洋溢的快樂蕩然無存!他長久地盯著四公主寫在一片衣襟上的幾個血字,只覺得渾身冰涼,瑟瑟發抖。這是他的至親妹妹,他同血脈的手足,金枝玉葉,天家貴胄,就這麼凋零在了遙遠的異國他鄉,雖然她沒有說出來,但肯定是飽受摧殘!太子想起自己過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