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子臭哄哄的油氣味。總而言之,凡能著火的東西,我們那時都是要拿回來燒上一燒的。
七十年代初,開始推廣蜂窩煤,計劃本上的媒終於有了節餘,這時才不用到處拾柴火了。
乾電池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把電池叫做乾電池,不過那時,確有一種“溼電池”,樣子像生石灰塊,放在水裡,可以沸騰,插個管子,冒出來的氣,點著了火可以當燈使,我們叫它“電池燈”。現在知道了,“乾電池”其實是相對於蓄電池而言,因為蓄電池裡有硫酸液體,當然是“溼電池”了。
電池的好玩,在於它的神奇,即使沒有手電筒,只要用一根短短的電線加上五分錢買的小燈泡,按在它的頭和腚上,就能閃閃發光。但幾毛錢一節的電池也是貴重之物,我們只能等到大人把電池用得發不出光了,才能當廢品收到囊中。
這種廢電池,也可以在垃圾堆裡揀到。我們將它變廢為寶,充分利用,成為難得的寵物。
先是將它放在太陽底下曬,曝曬個一時三刻,就可以點亮小燈泡了。如果太陽曬不出電來,就放在爐子上烤,直烤到流出液體來不能用為止。如果有幾節廢電池,就用厚紙捲起來,用繩子一紮,就成了土製手電筒。粗粗長長的拿在手裡,見誰就朝誰眼上晃幾晃,那叫神氣啊!
當電力徹底用盡,電池軟得像熟透的柿子時,也捨不得扔掉,下一步,就是將它大卸八塊,開腸破肚,分門別類,用其所長。
第一步剝皮。電池的外層,卷著厚厚的紙,這可不是一般的紙,油光光的,脆而薄,防潮。可以疊三角菱,可以糊書皮。最好玩的,是捲成卷子,猛一甩,伸出老長,像孫悟空的金箍棒,打在別人的頭上,梆梆的響,卻不疼,被打的人也樂得不行。最誇張的一次,是得到一節街道辦公室電話用完了的大幹電池,它的外皮,竟然是一種一面金色一面銀色的“錫泊紙”,而且那個長啊,我們扯出了幾十米遠,還沒扯完。大家排起隊來,高舉著它,像舉著一條龍。那“龍”在陽光下光怪陸離,異彩紛呈。不一會,大家就亂了套,像舞龍似的,在大街上胡跑起來,不一會,就撕成一段一段的,成為各自的戰利品。
第二步抽筋。去了紙皮的電池,細細密密地捆紮著一圈圈的細線,很長很長,慢慢地將它抽出來,可以當釣魚線,或者在一頭拴上大鐵釘,穿樹葉子。
第三步是吸髓。細線的表面,有一層黏黏的槳糊,一點點扣下來,裝在小瓶子裡,留著粘東西用。
第四步是敲骨。細線包裹著的,是黑炭一樣的物質,敲敲砸砸成許多小碎塊,碾碎了,加上水,可當墨汁用。
最後一步是挖心。乾電池的心臟,就是一根戴著黃銅帽兒的圓柱體的黑炭棒,可以當炭畫筆用,而且十分耐用。
我得到的一塊稱得上“史上最牛”的乾電池,是一位在鐵路上工作的親戚給的。個頭相當於兩塊磚頭大小,用黃油紙包裹著,只露出正負兩極一紅一黑的電線,據說是給鐵路上的路燈用的。買來一隻最大瓦數的小燈泡,接上電源,簡直稱得上賊亮。又用一根粗鐵絲當燈杆,放在桌子上,就成了一盞土檯燈。那時正上高一,有了這盞土檯燈,夜晚不再沉悶,可以把借來的小說讀個夠了。這塊乾電池電力真大,竟然用了一年多呢!
2008年10月17日15:21:29 txt小說上傳分享
放蜂子
夏天,放蜂子的季節,縣城的街頭佈滿了南方來的放蜂者。箱群都集中在縣城中心的主要路段和鬧市區。那些蜂箱,都是透過火車運輸的,所以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有火車站的縣城,然後以此為中心,再僱用板車,向鄉下擴散。
那時縣城裡的樹木花草很多,而且縣城面積很小,走不多遠,就是農田了。所以蜂子跑不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