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然:“我看乾脆就放吳三桂這條瘋狗過去好了。二哥,你說咱們刀山箭林的打的這麼慘,後面那死黑胖子非但不領情。還成天想著怎麼幹掉咱們。我可是聽說了,現在有不少人說要是他們守塔山會如之何。孃的,就該讓他們也上塔山來試試看,他們能在李華梅那頭瘋老虎的炮火下頂個三天不尿褲子,老子就給他們磕頭認錯。”
“主子,要不要奴才帶著人上去增援一下英王爺?!”已經是覺羅身份的曹振彥,腰間繫著那條標識著身份的紅帶子,揮動著手中長刀請戰。
“不,去告訴英王爺。撤下來。我們撤!撤回錦州!”多爾袞眯縫起眼睛,看著視線的盡頭之處吳三桂的帥旗。
“二哥。撤回錦州?那這裡怎麼辦?”多鐸有些懵了,在李華梅連天炮火下都不曾退讓一步的二哥。如何在吳三桂微不足道的攻勢面前便頹唐如此?
“你不懂我的意思,但是,對面的那個傢伙一定會明白的!”對於對面帥旗下的吳三桂,此時多爾袞已經對他大起知己之感。
他為了繼續佔據在八旗之中與內地商賈,主要是隆盛行的貿易控制地位,而不惜放棄塔山阻擊陣地,來阻止黃太吉的議和行為。因為這些在商貿活動之中所獲得的利益,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每年達到了數百萬銀元之多!靠著這些銀子,他才能鞏固兩白旗內部,豢養包衣兵,對其餘各旗進行滲透拉攏。如果沒有了這個地位,那他和他的兩個兄弟,雖然不會立刻被黃太吉除掉,也是人家刀口下的牛羊,隨時可能被屠殺。對面的主帥吳三桂,更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整個遼東軍鎮的利益而戰!兩個字,遼餉!
吳三桂在連續攻克白台山、虹螺山之後,更是一鼓作氣去,將戰旗插到了塔山堡的城頭。成為遼西大戰爆發之後,洪督師被困廣寧以來,明軍所取得的最好戰績!
隨著這捷報傳到京城的,還有吳三桂的公然上書。
“臣於遼東與東虜連番血戰之時,從奴賊頭目口中得知,朝廷有官員名喚馬紹愉者,自稱奉有皇帝密旨,出關與遼賊議和。臣亦有讀書,然未聞有朝廷軍馬與賊虜血戰之時,朝廷卻遣使與之議和。若如此,將置洪督師麾下數萬堅韌於冰天雪地之中與奴賊鐵騎周旋之忠勇將士於何地?將置萬里不避風波前來遼東之寧遠伯父女及麾下將士於何地?臣麾下將士,葬身於塔山山麓者成百論千,粉身碎骨於虹螺山者亦不在此數。若朝中有奸臣意圖賣國求榮,臣當揮淚上馬,先斬遼賊,而後率領我遼東子弟奔赴京師,與朝中袞袞諸公雪涕陳情。”
吳三桂這份露布報捷的題奏後面,附錄著議和官員的身份、履歷,以及那份崇禎寫給陳新甲的密諭,同時,還有雙方的議和條款。
這樣一來,京師上下,朝野之間立刻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未完待續)
ps:接著要厚顏無恥求月票了。
正文 第六百零二章 被明清反動勢力聯合扼殺的議和(續)
吳三桂的舉動分明是要進行兵諫!
大明朝開國三百年來,什麼時候有過前線邊軍將領揚言要帶兵到京城來給朝廷和皇帝來講講道理的事情?若是在萬曆和天啟年間,吳三桂的舉動早就夠了殺頭抄家,甚至是滿門抄斬的地步了。
可是,偏偏在眾正盈朝的崇禎朝,這種大逆不道的行為,非但沒有受到懲處,反而朝野之間讚揚聲不斷。
吳總兵的奏本之中的一些詞句甚至被無數官員士子們廣為傳頌,便如同幾百年後另一個姓吳的將領所通電全國時的電稿一般。
“臣等血戰疆場,流血漂櫓,所為者,殺虜報國也。然奸臣收韃虜之賄,惑聖上之聰,妖言議和,其目的,為散我軍心也!”
“臣與建奴血戰多年,依臣觀之,建奴不過跳樑小醜。經年不能平定,唯糧餉不足政令不一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