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趁著晚上摸到他床上,我是不是有病了?”
答:“……”
網上總是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大多數可能只是生活中有壓力,有一些可能是心理變態,也有一些純屬惡作劇搞怪。
簡單處理了一些問題之後,陸誠又開啟郵箱,檢視了一下最近投遞過來的簡歷,簡單篩選之後,給幾個投簡歷的女生打去了電話,邀約面試。
上午十點,今天第一位預約好的患者來到了諮詢室,是一位二十三歲左右,長相一般,身材一般,略帶點清秀的女孩子。
這個女孩子進門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走到陸誠對面坐下,而是先四處觀察了一下環境,眼神中帶著些許緊張。右手一直按在包上,左手也攥成了拳頭,顯然是缺乏安全感。
“劉小姐,你好。我是陸誠,請進來坐吧。”
陸誠辦公室內的每一處桌椅擺放,花草佈置,都是很有講究的,自己和患者之間的位置,也正好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距離。
很多出現心理問題的患者,心裡都很敏感,比平常人多了幾分戒備心。
因此,心理治療的第一步,就是先讓對方完全放鬆,逐漸放下心理戒備,並願意吐露心聲。
陸誠走到飲水機旁,隨手倒了一杯溫開水,水溫把握的剛剛好,不涼不熱,握在手中可以暖手,喝下去不會覺得燙嘴。
“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陸誠,心理學博士,最擅長情感分析和心理疏導。劉小姐可以信任我,在我這裡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嚴格保密,在未經你允許的情況下,不會將你的資訊透露給其他任何人。”
“好的,陸醫生。我其實…其實是感覺最近和我男朋友出現了感情問題,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這才想請您幫忙。”
“劉小姐不用這麼客氣,叫我老師也行。”
稱呼“醫生”,會讓患者自認為有病,不利於放鬆。換個稱呼,效果就會大有不同。
當然,對於某些患者來說,醫生這個稱呼或許更能帶來安全感。
因此,陸誠還需要透過觀察微表情和動作,隨時調整溝通方式和語氣。
心理治療是一個感性的過程,很看重感覺,第一印象和醫生形象都很重要。
隨著陸誠自帶親和力的話語緩緩吐出,面前的女人也逐漸放鬆了警惕,開始說了起來:“最近,我男朋友沉迷於遊戲,我跟他說話他都愛搭不理。就連…就連他平常最喜歡看的黑絲…也…你說他是不是不愛我了?”
“這個暫時還無法確定,能詳細說說你們是如何認識,如何成為情侶的嗎?”
“好的,我們是從大學開始認識的,已經有六年了……”
接下來,這位劉小姐開始事無鉅細的講述自己和男朋友從相識到相知到相戀的全部過程,其中包括了第一次吃飯、第一次約會、第一次看電影等等,事無鉅細,都講解的清清楚楚。
陸誠沒有絲毫的不耐煩,耐心傾聽,時不時的回應一兩句,表情也隨著對方的講述不斷的變化,完美的扮演好了一個傾聽者。
這也讓對面的劉小姐逐漸對陸誠產生了一定的信任,感覺陸誠是個很懂她的人,有種知音相見恨晚的感覺。
當然,這也是心理醫生必備的技能,與患者共情,起碼要讓患者感覺自己與醫生共情。
“…就在前天,他遊戲打團的時候,我拔了他的電源。他很生氣,直到現在都對我愛搭不理。陸老師,你說他是不是想和我分手?”
“這可不一定。對於一個男生來說,在他打團的時候拔了電源,這已經是天大的事兒了。他當時沒有立刻和你分手,證明心中還是愛著你的。
或許,是你內心太過缺乏安全感,想要他更多的關注和陪伴,害怕失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