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正在努力找方法,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是多麼的忠於王室。品德多麼的高尚,楚國這樣做,不但不生氣,反而相當高興,甚至是感激楚國。
因為楚國的所作所為,讓他有了展現的機會。
齊桓公迫不及待的召集中原諸侯,準備討伐楚國。
管仲、鮑叔牙等人也都認為討伐楚國的時機已經。成熟,也都贊成齊桓公討伐楚國。自從管仲來了之後,還很少在這種大事上面,一點都不修改的,全盤接受齊桓公的想法。姜小白這位還不成熟的霸主,也是相當的興奮。
國之大事唯戎與祀。這句話是說,一個諸侯國,最大。的事就是戰爭與祭祀。想要發動一場戰爭,可不是說打就能打的。
尤其是面對的還是楚國這種頂尖的大國,就更。加不能馬虎了。糧草、輜重、軍隊,所有的東西都要全盤調動。
當然,以齊國現。在的國力,單獨面對楚國,齊桓公也有把握自己能打贏。但齊桓公還是邀請了其他的諸侯國。一方面是害怕自己受到大的損失,面對中原諸國的時候,自己的優勢會降低。而這種損失平攤到所有的諸侯國身上,相對應,齊國受到的損失就很小了。
最重要的還是第二個原因,那就是齊桓公想讓自己變成事實上的伯侯。自己召集的軍隊,自己向周王室上的奏表。
再加上自己出動的兵力比其他所有的諸侯國都多,這個指揮權理所當然的就會落在自己手上。雖然並不能完全的指揮其他諸侯的軍隊。不過這一點,齊桓公並不放在心上,齊桓公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名分。
讓其他的諸侯國,以及天下百姓看到,自己齊桓公指揮著所有的軍隊,是所有諸侯都認可的伯侯。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他的都可以暫時先放到一邊。
齊桓公的目的有人能看透麼?當然,聰明人可不僅僅是隻有齊國有,其他諸侯國盡有聰明人能看透齊桓公的想法,但是你看透了又能怎麼樣?難道你還敢不出兵麼?齊桓公打著的旗號可是為周王室討伐不臣,而且也是周王室認可了的。
如果自己不出兵,那這個對周王室不敬的罪名,就會落到自己的頭上。諸侯聯軍的軍隊還沒有去討伐楚國,恐怕第一個遭殃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其他的諸侯國只能是捏著鼻子,不情不願的出兵配合齊桓公作戰。
這一來二去天下所有人便都知道了,齊國要開始討伐楚國。
楚國雖然遠在南荒,但並不是說訊息閉塞。聲勢這麼大的事,自然也知道了。知道了之後怎麼辦?服軟上供?楚王可丟不起這個人。既然不想服軟上供,那就只有一條路——打!
齊國糾集了中原一干諸侯前來,楚國卻也不是光桿。也糾集了南方的一些諸侯國。雖然這些諸侯國都比較弱,但加在一起好歹能撐一點人數。再說也好看一些不是。
等到齊桓公帶著諸侯聯軍來到楚國邊境的時候,楚王也已經帶著自己的聯盟軍隊等候多時了。
交戰第一件事,那就是雙方都要證明一件事。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對方則是不義之師。齊桓公與楚王在戰陣之前引經據典,訴說對方的不是。告訴所有人,自己的行為多麼的正確,自己的血脈多麼的高貴。
辯論的結果,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誰都覺得自己勝利了。都洋洋得意的返回了自己的軍陣。
接下來進行第二步,那就是雙方開始鬥將。和前面一樣,鬥將的目的是為了展示自己的勇武,提升自己一方計程車氣,讓對方計程車氣降低。上陣的自然都是雙方最出色的武士。
齊國人身高本來就比南方人身高高,齊國出戰的勇士自然是雄壯之極。楚國出戰的卻是一個乾癟的老頭。
這種看起來有些藐視他人的行為,讓齊國這邊的諸侯聯軍相當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