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相覷。
朝鮮君臣的行為,處處都出人意料,開城商賈擺明要做帶路黨,這也讓他們完全無法想象。
黨崇俊說:“金將軍,我知道伱在想什麼。我也想立功,但朝廷只讓割走朝鮮北邊部分領土,不可能將其滅國之後全部吞下。朝廷收復廣南省,出兵雖然順利,此後鎮壓叛亂卻費了大力氣。朝鮮比廣南更復雜,吞併或許簡單,今後每年平叛卻要耗費錢糧無數。而且,廣南盛產大米,這朝鮮啥都沒有,完全佔領純屬賠本買賣。”
“那就佔一半,再留一半?”金俊彥說。
黨崇俊說道:“必須給朝鮮留下足夠國土,而且朝鮮君臣也不能殺。朝鮮君臣割讓土地,一切責任都在朝鮮君臣,能夠大大的減輕民間反抗情緒。”
“也對。”金俊彥點頭道。
黨崇俊說道:“除了開疆拓土,朝廷還想取消朝鮮的白銀禁令,讓我天朝銀元在朝鮮通行無阻。這個事情,比拓土更重要。”
朝鮮的幣值改革,改得有些讓人啼笑皆非。
來自中國的銅錢,透過商賈發行到各地,卻堅決不使用中國的銀元。甚至,官方禁止白銀交易,朝鮮國內只允許用銅錢。
這種禁銀令,已經持續了兩百多年。
朝鮮最初需要向大明進貢白銀,數量也不多,每年六七百兩銀子。朝鮮君臣為了貢銀,不但搜刮寺廟,甚至為了幾百兩銀子,專門開採幾處銀礦。那些銀礦,採夠六七百兩就停工,等下次進貢之前再度開工。
一直到嘉靖年間,大明才允許朝鮮不再進貢白銀。
早年禁用白銀還說得過去,因為銅錢都沒有普及,朝鮮國內流行以物易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貿易量越來越大,繼續禁銀就純屬扯淡了,朝鮮君臣簡直在瞎搞。
這種瞎搞,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地方。
先給商賈頒發牌照,拿出一部分實物稅,交給商賈處理,再賣給國內的官員和百姓。每個環節,朝鮮君臣都牢牢控制,每個環節,兩班貴族都能撈上一筆。
前幾年改革,引入中國銅錢,兩班貴族又透過商賈,掌控了銅錢的發行渠道——貴族掌控京商,讓京商發行銅錢。京商又把銅錢給松商,由松商把銅錢發行到地方。僅銅錢發行環節,在京城就已層層轉包。
朝鮮的禁銀令,曾把中日兩國都搞得很無語。
日本當初開採石見銀山,一下子變成白銀輸出國。日本使臣安心東堂,帶著八萬兩銀子,跑到朝鮮來做交易。結果,一兩銀子沒用出去,只能帶著銀子原路返回,搞得像是專門來朝鮮炫富的。
而大明援助朝鮮時,由於運糧不便,帶著大量白銀過來,想要在朝鮮就地購買糧草。明軍的銀子,同樣一兩都用不出去,導致戰爭前期嚴重缺糧。
隨著中國銅錢的發行順利,如今全朝鮮的商人,都希望能夠破除白銀禁令,因為使用銅錢搞大宗交易太累了。
二人一通商量,決定繼續進兵。
幾千大同軍坐著戰艦,隔日便抵達開城附近。
還沒來得及友好交流,朝鮮君臣便又跑了,一路北上逃到新溪,留下大同軍將士在風中凌亂。
什麼鬼?
朝鮮君臣不斷逃跑的訊息,被灣商(保州商賈)故意散播。
保州自從被中國佔領之後,很多灣商都變成了中國百姓,壟斷著鴨綠江的商業貿易。但他們的商業網路,遍及整個平安道、咸鏡道和黃海道,跟松商有著激烈的競爭關係。
松商想要內附中國,是想幹翻京商搞海貿。
而灣商想要朝鮮滅國,則是想把商業觸角,延伸到朝鮮的中南部市場。
此時此刻,灣商借機搞事,利用“灣房”傳播朝鮮國王敗逃的訊息。
平安道的朝鮮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