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之姿大抵如此,也唯有具備如此魅力之人才可成為未來的一方霸主!
酒過三巡,歌女支登場,咿咿呀呀的唱起小曲。曹操輕輕拍手打起節拍,在不經意間問欒奕,道:“敢問賢弟如何看待當今之大漢?”
聽到曹操問自己如何看待現在的時事,端正了下姿態,連忙謙虛的說道:“奕,年不過弱冠,米尚未食數鬥,安敢言這天下之事耶?”
看到欒奕如此謙虛,曹操心中再次讚了一聲。接著說道:“賢弟莫要謙虛,你雖年幼,卻學識淵博,如何說不得這天下大事!再說了,今日純粹就是我等之間閒聊,出得你口,入得我耳,絕不外傳!”
欒奕沉吟一陣,道:“既如此,奕便厚顏說上一說!當今之大漢似那將傾之大廈,腐朽之枯木!”這點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所以欒奕毫不擔心說出這話會引起曹操的反感。
“願聞其詳。”一聽對方要批判時政,曹操立刻來了精神。
“今宦官亂政,朝政**,地方豪強如狼似虎,兼併土地,致使民生凋零,百姓苦不堪言,官僚、士族與農、工、商間的矛盾也愈發難以調和,如此下去必生大亂。”
“卻是如此!”曹操點頭表示同意,接著擔憂的問道“那麼如何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呢?”
聽到這裡欒奕不由一笑。心想,此刻曹操還不是後來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漢丞相,在他的心裡還是揣著那一份對大漢的熱愛和成為那“治世之能臣”的夢想呢吧!
欒奕舔舔嘴唇,說道:“管子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故此,強國必先富民。又聞:‘民以食為天。’富萬民必先足其衣食。衣食足則知榮辱,知榮辱則思教化,教化興則聖人出,聖人出則政通和,政通和則倉稟實,倉稟實則衣食足,如此週而復始、迴圈罔替,終至國運昌隆。是以,大漢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必先足大漢萬民之衣食,足萬民之衣食則必先使耕者有其田、匠者有其工,其後提高技藝、明確分工、改良生產之器具,則富貴可得也!然則何人願將田產還民?既如此長此以往國將大亂。”說罷欒奕猶豫的嘆了口氣。
“哎……”曹操同樣長嘆一聲,“如此大漢豈不是無藥可救?”
欒奕再次嘆息,答道:“大亂之後必有大治!”
說完,在座諸人同時陷入了沉思。
曹操率先打破尷尬的氣氛說:“不說這等掃興之事。敢問賢弟,何謂分工?分工有何益處?”
欒奕潤了口水,想了想接著說道:“君不見夫業針者乎?使不習行—人而為之,窮日之力,幸成一針,欲為二十針焉。必不得也。今試分針之功,而使工各專其一事,拉者、截者、挫者、銳者,或磋其芒、或鑽其鼻、或淬之使之犀、或藥之使有耀、或選純焉、成匣納焉。凡為針之事十七八,或以手、或以機、皆析而為之,而未嘗有兼者,則計一日之功,可得八萬六千針,而或且過此數。此見諸實事者也。使以十八人為此,是人日四千八百針也。往者不分其功。則一人之力雖至勤極敏,日不能二十針,今也分其功而為之,則四千針而裕如。然則以分功之故,而益人力二百倍有餘也。治針如是,他製造可類推矣。吾故曰:益力之事,首在分功。”(大意是介紹制針業細化分工,流水作業對於提高勞動效率的重要性。)曹操心驚不已,分工之術?自己可從來沒有聽過,如此新穎的理論,必然不是別人教予的,難道此子當真是神才降世?心道:暫且再試他一試。想罷,曹操裝作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工匠之道,世之小道也。”
一般人這樣說,欒奕毫不奇怪。畢竟,鄙視工商業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並且以前在學院辯論的時候,已經有不少人這樣說過。但是這樣一句話從曹操嘴裡說出來,欒奕卻不能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