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又非汛期,水量不大。只將益州兵淹了一個混亂,真正用大水殺傷的益州兵其實並不多。
且說法正走到地圖前,指著說道:“主公,三位將軍,從綿竹到雛縣之間有大山,山北有大路直通雛縣東門,山南則有小路取維縣西門,兩路皆可通雛縣。如今綿竹縣城內,有破鋒營兵卒三萬,徐將軍引來四萬漢中兵團留了兩萬在樟潢,算上折損在此處還有一萬五千大軍,漢升將軍所部也有一萬五千大軍在此。如今有六萬大軍,若兵分兩路取維縣亦無不妥。”
黃忠三人聽得,點了點頭,說道:“如今尚未知劉潰是否已經逃回雛縣,不過山北大路應該有益州軍駐守,此路不若由主公親自領兵攻打。山南小路險要難行,忠和徐將軍久在益州,不怕走這些小路,不若由忠和徐將軍共同領兵走山南小路。”
太史慈聽得,卻是不忿道:“漢升大哥此言差矣,慈和主公一同越九百里無人之地,開山鑿壁而來,論走險要之地,慈亦不懼。”黃忠聽完,卻是反駁。
主位之上張繡卻是在低頭沉思,網聽到法正所言維縣兩條小路,張繡就覺得甚是熟悉,只不過苦想之下亦想不到原因,於是向著法正招了招手,說道:“孝直,將地圖取來。”
法正應了一聲,將掛著的地圖取下,拿到張繡跟前,那邊太史慈和黃忠也不嘈了,和徐榮一同靜靜地等著張繡。
張繡趴在地圖之上,仔細地看起法正所說的兩條路來,先看了山北大路發現並沒有什麼不妥,再看山南小路之時,赫然就見到上面寫著“落鳳坡”三個小字。張繡摸著這三個小字,凝聲道:“落鳳坡!”
場中四人一聽,同時驚訝地望著張繡。古人對鬼神都比較敬畏,對於有些與自己名號相沖或者相剋的地方都是儘量避免前往的。
這“落鳳坡”於張繡而言還是比較相沖的,要知道張繡賴以成名的槍法正是百鳥朝凰槍法,此地名為落鳳坡,雖然不是名為落凰坡,但鳳與凰皆是一物,只不過是雌雄相異罷了,故此聽得這“落鳳坡”之名,四人都是驚訝地望著張繡。
法正當年開口說道:“主公,此地名為落鳳坡,卻是與主公相沖,正以為不宜走此路。”
太史慈、黃忠以及徐榮也同時開口道:“孝直先生所言不差,此地名為落鳳坡,卻是對主公不利。”
張繡笑了笑,說道:“汝等不聞鳳凰涅巢,浴火重生之理,鳳凰又豈是這麼容易隕落,落鳳坡之名吾卻是不懼。”
法正聽得,皺了皺眉,還待相勸,這時就聽到張繡忽然問道:“孝直,可知如今張任在何處?”
法正沒有料到張繡此時會問起張任,不過身為隨軍軍師,軍中情報法正皆掌握得一清二楚,於是答道:“聽聞劉季玉派其子率兵去救江州,張任則隨軍為副將,不過劉循小兒自以為是,被興霸將他和嚴顏算計了一把,如今興霸將江州奪下。劉循小兒收攏了敗兵之後屯駐在江州城外。牽制興霸大軍,張任想來也在劉循小兒軍中。”
張繡聽得卻是不置可否,凝聲唸了幾句:“落鳳坡,”轉而繼續問法正道:“那斥候可探得從江州到維縣的道路上可有大軍透過的痕跡?”
法正聽得,想也不想地答道:“沒有,話網出口,腦海之中一道訊息閃過,說道:“不對!一名經驗豐富的斥候曾經向正稟報過。從江州到薦縣的路上疑似有大軍經過,不其這僅是他的猜測,正聽了之後也沒有放到心上。”
張繡聽得,心中暗道:“果然!”張繡和張任曾經一同學藝近八年,張任當時還年少,不知道日後天下大勢會如何,故此對張繡說話也沒有什麼保留。但張繡卻不同,張繡乃是穿越人士,對於天下大勢瞭如指掌,故此套了張任不少話。張繡也沒有直接問,只是從旁敲擊,知道張任貧寒出身,乃是在睢縣附近一條窮困小村出身,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