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的工匠們本身就非常喜歡《十三將士歸玉門》這個劇目,現在有機會幫到戲劇團,他們當然拿出渾身解數幫忙。
有了工部高階技工們的幫助,類似山區種地的梯田形式的觀劇臺就被工匠們設計了出來,並且很快製造出了第一批樣品。
當六月份《白毛女》、《半夜雞叫》、《地主家也沒餘糧》、《壯丁阿貴》這四個有了廣泛群眾基礎的新劇目被拿出來表演的時候,新式的觀劇臺也被拿出來使用。
同時,在蘇詠霖的建議下,雖然戲劇團的表演還是免費觀看的,但是想要觀看劇目的觀眾需要提前去復興會婦女部駐地辦公室領取觀劇臺座位號票,有座位號票的人才可以去觀看劇目。
考慮到炎炎夏日,雖然演出基本上都是在晚上,但還是建議沒有領到座位號票的民眾不要來觀看,以免造成中暑等不良後果。
這個最新規定頒佈全城之後,婦女部辦公室所在地毫無疑問被擠爆了,短時間內擴充無數倍的戲劇迷們紛紛表示他們搶破了頭也要搞到一張觀劇臺的座位號票。
一天四場演出,上午辰時四刻才開始發放座位號票,辰時六刻、七刻就會全部被領走,後面來的人無不捶胸頓足懊惱不已,就像是自己錯失了一百萬錢的超級大獎一樣。
而隨著四場新劇目的開演,戲劇這一表演形式也更加深入人心。
原先只能在書上看到或者聽人講述的故事,現在可以看到真人演繹,可以看到完整的故事,看到演員們飽含情感的演出,這種體驗形式是前所未有且震撼人心的。
越來越多的中都民眾向民情諮詢室反應不夠看、搶不到座位號票之類的事情,這一類的訊息也不斷的傳遞到宮中,為人所知。
中都大街小巷街頭巷尾,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時間短,不管人們在做什麼,總能在任何一個角落裡聽到對戲劇表演的討論和讚美。
人們不斷分享自己觀看到的戲劇表演的感受,樂此不疲的互相交流,相約一起去觀看戲劇,想方設法搞座位號票之類的。
這些事情逐漸成為中都民眾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而伴隨著這種全新藝術表演形式的廣為人知,封建舊制度的罪惡和革命鬥爭的正義性也更加直觀的在廣大民眾群體中形成討論熱潮。
最直觀的體現就在於飾演黃世仁的演員、復興會員胡強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