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展現出羅伯特和妻子、女兒之間的互動,彷佛親情僅僅只是紙面上蒼白無力的文字一般,這也使得羈絆來源缺少了說服力,繼而讓孤獨的滋長缺少了源動力,導致人物形象單薄無力,威爾表演十分用心,但人物卻依舊扁平。
擷取片段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不僅如此,羅伯特和狼狗之間的紐帶關係貫穿了電影上半部分,但卻沒有能夠堆砌足夠的細節去打動觀眾,不要說層層推進的心理轉變了,就連“世界末日最後一個存活者”的孤獨、蒼茫和落寞也沒有任何說服力,僅僅只是一個流於表面的形式主義而已,羅伯特就差沒有直接直白地高喊“我很孤獨”了。
阿齊瓦的改編方式是典型的商業劇本手法,這本無可厚非,但卻不見得適用於“我是傳奇”。
一方面是前半段劇情顯得有些單薄,弗蘭西斯無比慷慨地給了威爾一個表演舞臺,但威爾卻沒有足夠的支撐點去表演;另一方面則是阿齊瓦幾乎拋棄了心理轉變的細膩錯雜部分,希望為商業票房服務,但貫穿電影始終的就是心理描寫,這是文藝劇情電影的表現手法,兩種自相矛盾的意圖讓作品呈現出一種不商業也不文藝的尷尬感。
可以看得出來,這種源自於劇本創作、導演意圖、原著小說的衝突,使得整個故事被削弱之後,有些不倫不類,令人失望,讓人深深體會到改編劇本的難度。當然,換一個角度來說,這本來就是一部商業電影,阿齊瓦的改編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在於,“我是傳奇”也沒有能夠實現商業電影的目標。
對於商業電影來說,削弱主角的心理轉換,增強主角與對手的抗衡,節奏緊湊、高/潮迭起,這就是成功法寶。“我是傳奇”在改編過程中就試圖遵循這樣的套路,阿齊瓦僅僅以家庭羈絆來維繫羅伯特的角色形象,甚至不惜將家庭回憶也削減到了一個過場,儘可能地讓故事線簡化,然後集中精力突出末世的恢弘和氣氛的驚悚。當初“後天”也是如此。
但問題就在於,“我是傳奇”的前半段節奏緩慢,始終聚焦於羅伯特身上,驚悚和荒涼的氛圍到位了,卻沒有能夠為心理轉變進行鋪墊,尤其是羅伯特明知道世界上有百分之一存活者,卻又懷疑著紐約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那種飽受孤獨和絕望折磨催生了抑鬱症的前兆,以至於後來出現其他倖存者時,下意識地進行了拒絕,這種矛盾心理完全沒有給出合理的起承轉合,讓故事變得無比單薄,甚至會讓觀眾產生一種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覺,無法理解羅伯特反應的來源。
後半段節奏稍微加快,但由於前面的缺少鋪墊,這也使得後續劇情變得有些莫名其妙、支離破碎起來,就像是空中樓閣,無法真正打動觀眾,只是所謂的“高/潮”趕鴨子上架,而最重要的殭屍大戰也不過五分鐘就草草結束,感覺還沒有爆發起來,電影就已經落幕了。這絕對是商業電影的致命傷!
可以說,“我是傳奇”也遠遠沒有挖掘出商業電影的更大潛力。(未完待續。)
657 改編難題
改編劇本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初蘭斯改編“上帝之城”時就深有體會。“我是傳奇”的改編難度一點都不遜色於“上帝之城”,尤其是需要在商業訴求和角色塑造之間尋求平衡,更是無比困難。
上一世,“我是傳奇”為了突出原著小說的主題,專門拍攝了兩個結局,一個是羅伯特拿著炸彈與殭屍同歸於盡,一個則是殭屍發展出智慧之後,頭領殭屍終於與自己的妻子團聚,平靜退散,羅伯特與另外兩名生存者踏上了尋找同類的道路。
其實,這兩個結局都與原著小說緊密相連,前者展現的是羅伯特萬念俱灰之下,同歸於盡的慘烈,從妻女的意外喪生,到世界毀滅,再到寵物狼狗的去世,孤獨的折磨一點一點掐滅羅伯特所有希望,即使碰到了其他倖存者,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