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卵。
周:這裡指周的始祖棄。
王充在本書《奇怪篇》中曾批判過關於禹、契和后稷(棄)出生的神話,認為它們也許是後人根據三家的姓氏憑空製造出來的“怪說”。這裡加以引用,是為了駁斥五音之家“用口調姓、名及字”的謬論。
信:表記,特徵。
公子友:參見54·8注。
文:同“紋”。紋理。魯公子友生下來時手紋有“友”字。故取名為“友”。事見《左傳·閔公二年》。王充在本書《自然篇》中駁斥過這種說法。
文王:周文王姬昌。昌,昌盛。武王:周武王姬發。發,發達。
丘:丘陵。孔子名丘:傳說孔子頭部中間低,四邊高,像丘陵,故取名為“丘”。《孔子世家》:“叔梁紇與顏氏禱於尼丘,得孔子。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曰丘,字仲尼。”
(11)宋公:指宋昭公,春秋時宋國君,公元前619~前611年在位。杵臼(chǔjiù楚舊):舂(chōng充)米的木杵和石臼。見《左傳·文公十六年傳》。
(12)取決於父為類:根據類似父親之處來取名叫“類”。例如兒子和父親同日生,兒子就取名叫“同”。若魯莊公與桓公同日生,故名之曰同。
(13)賜:端木賜,字子貢。名賜字子貢:王充認為由於“貢”和“賜”是同義詞,所以端木賜要取這樣的字。《白虎通德論·姓名》:“或旁其名為之字者,聞名即名其字,聞字即知其名。”
(14)予:宰予,字子我。予與子我同義。《白虎通德論·號》:“予亦我也。”
(15)據上文“外”字上脫“聲”字。
(16)五音術:指上面所講的用五音定姓名的一套方法。
【譯文】
古時候,根據人的出生來賜姓,是根據他出生的情況來給他賜姓。例如夏禹是由於他母親吃了薏苡懷孕而生的。就姓苡;契是由於他母親吃了燕卵懷孕而生的,他的姓就為子;棄是由於他母親踩了巨人的腳印懷孕而生的,他的姓就為姬。取名是根據信、義、像、假、類這幾種情況來取的。根據出生時的特徵來取名這叫“信”,如魯公子友生下來的時候,手紋有“友”字所以取名叫友。根據德行來取名這叫“義”,像周文王取名為昌、周武王取名為發。根據類似的東西來取名這叫“像”,像孔子取名為丘。借用器物的名稱來取名這叫“假”,像宋昭公取名為杵臼。根據類似父親之處來取名這叫“類”,因為有類似於父親的地方。人們取表字,是把名轉成的它的同義詞來取的,端木名賜取字叫子貢,宰名予取字叫子我。人們取姓是根據原來出生的情況來取的,取名則根據信、義、像、假、類這幾種情況來取,取字則是把名轉成同義詞,並不是根據口的開合、發音的內外來取的。根據協調宮、商等五音的道理而產生的“五音術”,有什麼根據而值得采用呢?
【原文】
74·11古者有本姓,有氏姓。陶氏、田氏,事之氏姓也;上官氏、司馬氏,吏之氏姓也;孟氏、仲氏,王父字之氏姓也。氏姓有三:事乎、吏乎、王父字乎。以本姓則用所生,以氏姓則用事、吏、王父字,用口張歙調姓之義何居?匈奴之俗,有名無姓、字,無與相調諧,自以壽命終,禍福何在?《禮》:“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不知者,不知本姓也。夫妾必有父母家姓,然而必卜之者,父母姓轉易失實,《禮》重取同姓,故必卜之。姓徒用口調諧姓族,則《禮》買妾何故卜之?
【註釋】
本姓:古人的本姓和氏姓本來是有區別的。最早的“姓”反映母系氏族社會的特點,同一個始祖母生下的子女及其後代就是一姓。同姓不能通婚。由於年代長久,子孫支系繁衍,為了區別同姓的貴族,又往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