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名瓦剌人也亮出了手中的彎刀。
馬哈木面無懼色,義正辭嚴說道:\"你最好老實一點,八萬瓦剌騎兵弓在手,箭在弦,你如果敢挑起內亂,你就是蒙古的罪人。\"
阿魯臺大聲斥責道:\"挑起內亂的是你,只有韃靼人才有資格成為蒙古高原的主義,你們瓦剌人不配,你不要痴心妄想了。\"
蒙古人北逃之後,已經沒有一個真正的主宰者了,分裂成了互不服氣的大大小小的部落。
北逃大草原的元兵後裔,主要是左翼的察哈爾萬戶和右翼的永謝部萬戶。
其中察哈爾萬戶主要有八部,即左翼四部和右翼四部。
永謝布萬戶有十個小部落。
阿魯臺其實是永謝布萬戶阿蘇特部落的酋長。
這種部落林立的狀況不改變,蒙古永遠無法重現往日的榮耀。
不論是阿魯臺,還是馬哈木,都夢想著統一蒙古。
而明朝的戰略則是阻止蒙古的統一。
本一匹快馬從開平出發,向著南京風馳電掣般疾馳而去。
阿魯臺在和馬哈木激烈對峙後,找到朱棣,聲稱願意向明朝稱臣。
這是他在走投無路之際,作出的無奈選擇。
自古人臣無外交,朱棣不敢擅作主張,派張輔向南京報告。
張輔一路奔波,不敢有絲毫耽擱。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必須儘快將消|息傳達給朝廷。
終於,張輔抵達了南京。
他立即前往宗人府,將朱棣的奏摺呈送給朱楨。
朱標看了朱棣的奏摺,龍顏大悅,問朱允熥道:\"你以為如何?\"
朱允熥沉吟片刻,說道:\"對付蒙古人,須得三分武力,三分貿易,三分權謀,他既然肯臣服,朝廷也不必對他趕盡殺絕,反正時間在咱們一邊。\"
戰與和是朝廷第一大事,朱標決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
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
兵部和五軍府認為蒙古人不講信義,阿魯臺此舉乃是窮途末路之際的權宜之計,不應給他喘息的機會;
戶部和工部則認為曠日持久用兵,國力難以支撐,況且蒙古荒涼貧瘠之地,就算打下來了也是一筆穩賠不賺的買賣,既然韃子願意臣服,不如順水推舟應允了。
朱標聽了眾人的意見,目光掃過群臣,緩緩說道:\"太子,你是什麼意見?\"
朱允熥拱手答道:“阿魯臺既已表示臣服,我朝當以寬宏大量為本。然防人之心不可無,須派使者前往詳加考察,再做定奪。”
朱標問道:\"宜派誰往?\"
朱允熥道:\"兒臣以為,楊士奇可當此重任。\"
朱標道:\"楊士奇,就依太子之言,派你前往開平,盤問了阿魯臺,若他確有誠意,才許派使者到南京來。\"
楊士奇臨行前拜見朱允熥,問道:\"殿下有何旨意?\"
朱允熥道:\"你到了開平,阿魯臺必定會跟你討價還價,要求朝廷開放貿易,然後才肯稱臣。你怎麼答覆他?\"
楊士奇:\"臣先要他表示出誠意,才跟他談。\"
朱允熥:\"如何表示?\"
楊士奇:\"他必須派一個兒子到南京做人質。\"
朱允熥:\"你怎麼知道他派來的是真兒子,還是假兒子?況且蒙古人什麼時候重過人倫綱常,就算他送來的是真兒子,該翻臉時還不是照常翻臉?\"
楊士奇一時語塞,\"請殿下訓示。\"
朱允熥道:\"一切和約都是以實力為後盾的,不必在意他有無誠意。阿魯臺將和談當作權宜之計,孤何嘗不是?他要開放貿易,你便答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