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勾命生死薄 (第1/2頁)

朱標的諭旨下達,引得戶部上上下下怨聲載道。

侍郎以下的官員都找到夏元吉訴苦:

"原尚書,洪武二十五年剛剛編造完黃冊,現在才過去六年,又重新編造,這還讓人活嗎?不是說好的十年一造嗎?"

夏元吉一向是不好惹的,當即回懟過去:

"陛下說什麼就是什麼,你們有膽量找陛下抱怨去,跟我說一丁點用處也沒有。"

每次編造黃冊,國子監的監生都是主力,他們有五千人之多,被分派到全國各省監督核查。

他們不是官,不是吏,長達一兩年的外放沒有任何報酬,僅僅發放口糧。

朱標的諭旨下達之後,國子監裡哀鴻遍野,紛紛去找國子監祭酒告假。

告假的理由出奇地一致——病了。

祭酒訓斥道:"病了就能告假嗎?休想!除非病死了,否則一律不許告假。"

一個王朝,最大的財富莫過於土地和人口,清查土地和人口是每一個王朝的頭等大事,因為那就是賦稅徵收、徭役攤派的依據。

古代大規模的人口普查和戶籍制度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

到了漢朝時期,人口普查已經成為一項完整的制度。

隋朝建立後,隋文帝採納高熲建議,採用"大索樣貌"的做法,類似於現在的身份證。

到了唐代,"手實"是制定戶籍的主要依據。

明朝採用的是"黃冊制度",相比前朝,黃冊制度更詳實更嚴謹。

一個小黃冊,卻掌握數以億計生民的命脈,這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做,卻一直突破不了的卡脖子技術。

黃冊制度的失敗,不僅僅是朱元璋的失敗,而且是明朝的失敗。

徐達攻破元大都,第一件事就是封鎖元朝戶部衙門,將天下戶籍冊封存在數百個大木箱中,派重兵送往南京。

朱元璋如獲至寶,親自監督拆箱,並將戶籍冊放在祖宗的牌位四周,高高供起。

然後花了十多年的謀劃,於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大造黃冊。

這個大造黃冊,就是全國的人囗普查和土地清查。

每一百一十戶一個總冊。

配合裡甲制度,記載人口數和固定財產,把民眾分為軍、民、匠三等,按記載的內容安排賦稅徵收,徭役徵發。

冊子的封面為黃色,一式四份。戶主一份,縣裡一份,府裡一份,南京一份。

為了保險起見,南京的那一份就存放在玄武湖湖心的島上,並且派重兵把守。

對於黃冊,朱元璋可真是太上心了。

每次大造黃冊,他都親自主持。

尺寸多大,紙張選用何種材料,字型多大,全都做了嚴格規定,訓令後世,每十年大造一次,更新內容。

他的後輩很聽話,基本都遵守了。

有明一代,黃冊共造過二十七次。

每次約六萬到十萬的冊。

到萬曆四十一年,僅玄武湖收貯黃冊已有七百萬冊。

然而,二百多年,黃冊記載的人口總量,卻一直沒有太大變化。

實際上,明中期人口暴增,接近上億左右,到了晚期,可能己經超過了一億二千萬。

而黃冊有時統計出來,全國僅有四千多萬人囗,最多時也僅有六千六百萬。

黃冊作為人囗檔案的真實性已有大問題。

第二次大造黃冊時,朱元璋安排三千六百名國子監生在湖上搞稽核。

到景泰年間減到一千八百人。

到弘治年間減到一千二百人。

國子監生每次都有寧可被開除也要逃跑。

原因很簡單,白乾,沒

最新小說: 穿到獸人大陸了 被奸人所害後,我居然重生了! 四合院:最強反派,請眾禽獸昇天 開元情詩與劍榜 大明第一公 變聲大佬 重生野生時代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發明 靖康之恥?本太子殺到金狗叫爸爸 從鬥羅開始的浪人 南北赤血錄 古代世界的特種兵風暴 精靈之夜雪飼育屋 無敵三皇子,我狂一點怎麼了 隻手遮天之玩轉朝堂 黃帝內經百姓版 斬神之彌補往昔之憾 抗日:鐵血戰魂,帶出一個特種部隊 斬神:我禿了,也強了! 時勢造英雄,君子當有龍蛇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