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瞧著這幅和樂平靜的畫面,倒是忍不住勾了勾唇角,看似和煦,可是母光卻有些微冷了。說真的,做為皇帝,他若是連今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兒都看不明白,他這個皇帝也就到頭了。那些大臣的算計心思哪一個不比這些女人深?
陶氏未必願意將栓兒給了劉氏,至於為什麼答應,那還用說?至於劉氏,以前覺得是詩書世家的肯定錯不了。可是如今看著,卻是有點兒恬不知恥了。
至於皇后——倒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陶氏得罪她了?又或者,是劉氏哪裡入了她的眼了?不過,看來皇后是有些閒了,竟是還管起兒子們的家務事了。不若就找點兒事情給她做罷,也省的她閒得慌!
不過,栓兒留在宮裡倒是也沒有什麼壞處——太后喜歡栓兒,栓兒每日在跟前,太后肯定會更加高興,自己想看栓兒了也便宜。若是將來栓兒大了,自己得閒了,倒是還能親自給栓兒啟蒙。
有句話怎麼說的?對,含飴弄孫。以前自己還不知道這裡頭哪裡有那麼大的樂趣,如今倒是明白了。
就在皇帝想著含飴弄孫的時候,皇后卻是不知道,自己已經讓皇帝惦記上了。
皇后還是挺得意的——她覺得雖然結果因為太后的胡攪蠻纏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卻也是大獲全勝。至少,陶君蘭被她拿捏住了,不是麼?
至於劉氏的感受,皇后卻是沒去理會。劉氏不過是想有個兒子傍身罷了,至於兒子養在哪裡,又哪裡需要在意呢?
這一頓飯,眾人吃得心思各異。不過表面上看來卻是一派和睦的。
用過飯,皇帝便是回去處理公務,太后也下了逐客令:「劉氏和皇后若是無事也就先退下吧。我也乏了,要歇一覺。陶氏留下來幫著拿主意佈置栓兒的住處罷。」
皇后便是乾脆起身告辭了,劉氏自然也不可能留下,於是隻好跟著皇后一起退了出去。
待到人走後,陶君蘭這才抬起自己一直低著頭的,起身緩緩的走到太后跟前跪下了,鄭重的朝著太后磕了一個頭,伏在地上哽咽開口道:「妾多謝太后肯幫妾這一個忙。救了栓兒一命。」
太后低頭看著陶君蘭發頂上那一枚東珠頂簪,微微嘆了一口氣:「起來罷,我這個做曾祖母的,能替栓兒做的也只有這點了。栓兒在我這裡,你可放心。」
太后的話簡短,卻是說得鄭重。不管是誰聽了,也會相信這話的誠意。
陶君蘭頓時泣不成聲。
太后沒勸,只任由陶君蘭伏在地上痛哭失聲。什麼最痛?母子分離最痛。別的痛,都比不上這個。更何況,陶君蘭還是自己笑著將栓兒推進了別人懷裡,她心裡如何會好受?
縱然能時常進宮看栓兒,可是那和養在自己身邊又是不一樣的。陶君蘭的哭聲,讓太后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皇帝剛出生後沒多久就被當年她的婆婆慈惠太后抱走的事情。那個時候,她幾乎每天都要偷偷哭一回。若不是慈惠太后在皇帝四歲的時候就沒了,皇帝也不能回到自己身邊來,更不可能像是今天這樣母子和睦情深了。太后之前也算不上喜歡陶芯蘭,可是今天她卻是忍不住的憐惜起來。一樣的痛苦經歷,很容易讓人產生共鳴不是嗎?
第252章 告狀
太后瞧著陶君蘭,心裡還有另外一個感慨:那就是陶君蘭的智慧。若換成是其他人,斷然是想不出先答應劉氏,再轉頭來求了她將拴兒扣在宮中這樣的法子的。劉氏將拴兒要走本就算不得多名正言順,自然更無法阻攔她這個曾祖母將拴兒留在宮中這件事情。
劉氏這一次,倒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不過也算不上,至少名義上拴兒以後可是記在了劉氏名下了。想必,劉氏也未必耐煩天天親自教養拴兒?
不過,陶君蘭的擔心卻是多餘了——拴兒留在端王府,留在劉氏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