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吃一次魚肉。連主食規定的米飯都被悄悄的換了。
番薯芋頭玉米棒子芯混合在了一起,被一個不知道哪位天才的讀書人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共和麵”!取其混合在一起,行周召共和之意。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礦場和工場外面一座座墳頭不住的擴大著墳場面積。
以人換礦!
這個沉重的口號在倭人工頭之中悄悄的流傳著。
每天近百人的死亡和傷殘率,保證了冶煉場高爐的需要,一車車的鐵礦石、煤被送到了冶煉場、焦化廠,變成了鋼鐵工業的原料。
不過,這些事情當然不用守漢操心,他只管視察自己的鋼鐵工業和軍工製造。
北上勤王歸來,各級軍官和士兵都提出了這樣的感受。
“要是火銃兵也能夠參加格鬥,長矛兵一樣可以用火銃殺敵,漫說是兩個甲喇的建奴,便是兩個旗的建奴,也不在話下!”
一邊要滿足內地各鎮的訂貨,另一面也要考慮一下為自己的部隊增加一些新的玩具,守漢才有了這次河靜之行。
昔日的太平洞兵工廠裡,人來人往的熱鬧無比。
大批的工匠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的忙著屬於自己的那道工序,顧不得打量從一旁走過的李守漢一行。
這座巨大的工棚承擔的任務是將打製好的胸甲進行打磨、穿好皮條等附屬配件之後,上油封存。
打製盔甲並不簡單。宋時的步人甲,甲葉達一千八百多枚,還有穿孔,細磨多道工序,製造一副鎧甲,需要近月時間。製造一副西方的板甲,同樣要一個月時間。使用了水力對球墨鑄鐵進行一次鍛壓成型後。胸甲的效率提高了不知幾倍,製造成本卻下降了不少。而胸甲內襯的縫製與鑲嵌,更是為蘇三孃的崇拜者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這座長達二百多米的工棚,裡面便有千餘名婦女在各自的崗位上流水價的為一副副的胸甲加工製作著。
穿過這座工棚,來到了沿著河邊修建起的一座堤壩旁。這裡是另外的所在,負責打製刀劍的工棚。
由堤壩上水流帶來的巨大動力驅動著沉重的鍛錘,河水帶起了的水花和熾熱通紅的鋼鐵相互接觸,大量的水汽在這種竹木搭制而成的工棚內瀰漫著。
多年來進行的觀念改造和現實中的地位提高,這裡的工匠們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遠非內地那些可憐巴巴的匠戶可以比擬。人在實現並且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之後,所煥發出來的幹勁是無法計量的。
雖然不像滿清那樣執行所謂的射甲不入立斬工人的嚴苛法度。但是,如果出現了質量問題被追究回來,那麼按照南中軍多年來形成的制度。處罰起來也是很簡單直接的,“開除!驅逐!”直至遭受牢獄之災。
自從宣傳隊口中得知內地天災**不斷的訊息後,幾乎所有的人都無比珍惜眼前的生活,質量問題和生產成本紛紛下降。
而這裡的一位工匠。便是從一個宣傳隊員、參加了河西務之戰的火銃兵口中,得知了軍中的議論。便嘗試著打造出了一根可以插入銃管之中的矛頭。
根據歷來鼓勵創新的做法,在經過試驗認為此物可行的情形之下,這個訊息被逐級上報到了守漢面前。
守漢到這裡來,便是為了這個東西而來。
如果將長矛兵全部換裝變成火銃手,那麼火力和一次彈丸齊射質量勢必要提升一個臺階。進而會帶來一系列的要求:火銃的增加,勢必要提供更多的火藥和彈丸。輜重兵的數量要增加,原有的戰術和陣型也要進行修改。
是不是需要改變軍隊的編制和各級編制中的數量,守漢也在舉棋不定。
但是,看了這柄刺刀的樣品之後,守漢有些洩氣,這完全就是一根短矛的變化,實際上它本身就是一支帶短柄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