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遙遠的北方進行的皮毛貿易,成為了隆盛行的一大支柱產業。守漢特別下令,這筆收入中有三成是用來進行水師建造軍艦使用!
由此可以推測出這筆貿易的利潤如何巨大了。
“要是換個時代,用這樣的貨物去換如此珍貴的皮毛。只怕是會被以詐騙罪立刻逮捕的!”在巡視隆盛行往黑龍江貿易的貨物時,守漢發自肺腑的拿著一口鐵鍋感慨著。
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一行人感嘆了一番,正欲討論如何攻取耽羅島,有水師官兵來報。
“統領大人,島上有濟州牧領著大靜及旌義二縣縣令前來。”玄武營的一名哨官向徐還山稟報了這一最新情況。
“他來此作甚?”
“他領著島上的兩個縣令,牽著豬羊,擔著酒肉。聲稱是勞軍前來!”
“難道說?”室內原本心懷鬼胎的幾個人面面相覷,忽然李沛霆、林文丙等人臉上詭秘的一笑。
“這群朝鮮官吏,只怕是將我們當做來援的內地官軍了!”
果然,當耽羅島上的幾位當地官吏帶著屬下登上馬羅島後,見到那些身著紅色胖襖,頂盔貫甲各執刀槍火銃的南中軍士兵時,不由得眼中含淚,口中喃喃自語不止。
“下國小邦官員見過父母之邦大人!”
一時間竟然忘記了如何請教徐還山等人的官銜,濟州牧只得胡亂的稱呼著眼前的這位天朝將軍和他身邊的屬員官吏。
“不知大人統領虎賁之師前來下國小邦救援於危難之中。迎接來遲,望乞贖罪!”
有著壬辰倭亂的經驗,在不久前黃太吉組織十二萬建奴攻入朝鮮時。朝鮮從王室到民間對明朝一直懷著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國家滅亡也不對滿洲人投降。“唯望父母邦之來救矣”。“壬辰之役,微天朝則不能復國,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為魚者,其誰之力也?今雖不幸而大禍迫至,猶當有隕而無二也。不然。將何以有辭於天下後世乎?”
寧願滅亡也不願背離華夏,重要的理由還有無法面對“天下後世”。這一切的動機背後是巨大的倫理決擇與價值判斷。朝鮮“寧獲過於大國(指滿清),不忍負皇明”(《仁祖實錄》十五年正月辛亥)。而在戰敗被迫投降之後,即使是“身在滿營心在漢”,朝鮮國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揹負著沉重的壓力感。“正月朔乙丑。上於宮庭設位西向中原哭拜,為皇明也。”
這是多年來。朝鮮視中國如父母的觀念深入人心緣故。不過,中國也是對朝鮮有著存亡續絕的大恩大義,徵朝鮮之役,耗費軍餉數百萬,折損將士十餘萬,卻對朝鮮無一尺一寸的要求。所以,自明滅亡之後數百年,朝鮮一直在國內使用崇禎年號,這個年號應該是使用時間最久的哦,前後長達數百年。
只可惜,時移世易,看看如今的朝鮮半島,一個兒子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另一個兒子說,這裡是我的,那裡是我的。
扯遠了,回到現在的鏡頭裡吧!
崇禎聽聞清兵入侵朝鮮,藩屬國有傾覆之危險,急命山東總兵陳洪範調各鎮舟師赴援。如今,各個屬國之中,暹羅、緬甸、安南、南掌等國都已久不入貢,其結局滿朝文武都清楚的很,但是礙於那些銀元粳米的面子上,不好戳破。朝鮮一旦有失,堂堂的大明朝可就沒有拿得出手的藩屬了。
但是,當陳洪範官兵出海之際,而山東巡撫顏繼祖奏屬國失守、江華已破、朝鮮已降。為此,崇禎以繼祖不能協圖匡救,下詔切責。
不過,這些大明國內的事情,是眼前這些孤懸海中的耽羅島上官吏所無法知曉的。
也正是因為孤懸海中,相比較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上的國土,耽羅島反倒沒有遭受到太多的戰爭破壞。大軍在濟州牧、大靜及旌義二縣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