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軍願意撥一旅兵馬自備糧餉軍器供馬士英指揮。若是馬士英就任總督後有任何需要,出錢出力出兵,南粵軍都是義不容辭。
但是,如果朝廷不能任命如此大才賢者出任要職,那,南粵軍有意請朝廷任命馬士英做兩廣總督或者兩廣總督兼福建巡撫一職。
守漢這道奏疏裡,就差說出勿謂言之不預也了。
寧遠伯這樣的態度,讓京城之中的勳貴和太監們也是遙相呼應。眼下的京城勳貴們,按照東林君子的話講。基本上就是寧遠伯門下的一群走狗而已。
不過,此時節在京城各個勳貴府邸之中。也有一個沒頭帖子或者是非法出版物在各位侯爺伯爺國公的書房之中悄悄流傳著。
這份名為從土木到奪門的沒頭帖子,用極為冷靜的筆觸。對那場幾乎令大明朝亡國的驚濤駭浪進行了一番條分縷析的分析。
一時之英雄,萬世之罪魁。
文章給在這場風雲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于謙先下了這樣的定義。
原本歷史書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大太監王振不讓也先利用朝貢體系的漏洞來騙朱祁鎮的賞賜,於是也先大怒,然後發兵攻打。朱祁鎮被王振忽悠親征,最後被也先生擒,朝廷大軍全軍覆沒,幸虧於少保力挽狂瀾,最後保住了大明江山。
萬歲萬歲萬萬歲!
但是,在這篇文章的分析之中,歷史卻呈現出來了另外一個樣子。
也先發兵攻打大同,朱祁鎮御駕親征。
結果出師不利,大軍斷糧了!
讀到這裡,難道大家不感到奇怪嗎?
皇帝御駕親征,居然能斷糧?可能性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仁宣之治純粹是個謊言,朝廷壓根沒有糧食。這不可能,皇帝御駕親征,不可能國庫沒糧食他都不知道。
第二,仁宣之治的糧食早就被大臣賣光了。這倒是有可能,這樣也能解釋的通,畢竟大臣可不敢和皇帝說國庫的糧食全部被倒賣了,只好斷了皇帝的軍糧。
第三,大臣故意不發糧草!
總之結果就是,朝廷的二十萬大軍徹底斷了糧食,沒糧食,那就沒法打仗,這個淺顯易懂的道理誰都知道,朱祁鎮也知道,朱祁鎮決定班師。
但是,撤退路線更是令人詬病。原本是要經過蔚縣撤退回京城。結果中途往返耽擱,被也先的騎兵追殺,於是大軍全軍覆沒,皇帝被俘。耽擱的原因就是王振的老家是蔚縣,他擔心大隊人馬路過他老家會踐踏他地裡的禾苗莊稼。
但是且慢!蔚縣是九邊所在,也就是現在的張家口地區。到了九月份,地裡哪裡還有莊稼禾苗?
而且從大同,沿著現在的張家口經過過蔚州。很快便可以到達北京。
這條路,第一。路程短,也先不容易追上,第二,身處腹地,也先打不過來。
但是,走了四十里,大軍又從宣府走,然後就是土木堡之變。
難道王振是傻子不成?他不知道此時的宣府、大同、宣大地區正在和也先打仗?急於撤退到北京的他反而從蔚縣北上到宣府懷來一線去往也先的刀口上撞?
而且這一條道路。從懷來到延慶,然後再到昌平,要翻越八達嶺。崇山峻嶺,大軍行動遲緩,這完全不是一個逃命的好路線。
我們先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吧!
正統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皇帝率領大軍行至宣府,然後繼續往京師狂奔,一直過了兩天都相安無事,但是到了八月三十日早,事情發生了變化。
八月三十日早晨。宣府派人傳遞訊息,說蒙元派軍攻打大軍的後路。朱祁鎮立刻做出反應,派遣吳克忠率領三萬騎兵斷後。全軍覆沒,訊息傳來,朱祁鎮再次做出反應,派遣朱勇和薛綬領五萬人斷後,在鷂兒嶺,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