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3/4頁)

食時。則是不飄沒、不損耗你個六七成都不好意思啊!

乾清宮內東暖閣中,崇禎皇帝也是饒有興趣的翻看著各家報紙上的這些互相攻擊指責的文字。

桌案上。兩盆水仙開得正旺,清水芙蓉般的枝葉。淡黃色的花蕊向室內發出陣陣暗香,令人精神為之一爽。

王德化看看崇禎臉上微微露出的笑意,連忙從高腳銀果盤之中取過一枚漳州府出產的蘆柑,用指甲劃破,輕輕掰開,遞到崇禎面前。

“皇爺,此物甘甜多汁水,最是清涼去火不過。請皇爺品嚐一二。”

“幾家報上吵得沸反盈天的,李愛卿如今在做什麼?”往嘴裡放了一瓣蘆柑,崇禎很是愜意的問王德化李守漢的近況。

按照以往人們的印象,如果哪個官員成為輿論的中心,被天下讀書人指責,只怕早就上表請罪,然後辭官不做,回家啃老米飯去了。嚴重些的,更是隻有自盡一條道路。

便是崇禎皇帝的寵臣,被譽為鹽梅上將的楊嗣昌,就因為李自成破了洛陽,殺了福王,張獻忠破了襄陽,殺了襄王,而在那些只會挑剔別人毛病過失的嘴炮專家攻擊之下,含恨自盡。這群專家們渾然忘記了楊嗣昌將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打得奄奄一息的功勞了。卻只管指責他的過失。(不厚道的作者想象,如果讓那位秦淮河上的風流名士,東林魁首師徒二人指揮左良玉等人圍剿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的話,會不會不等到1644年,崇禎就得去找他哥哥哭訴去?)

“回皇爺的話,寧遠伯如今還是在寧遠城中,組織排程人馬。對於京城之輿論,似乎關注不大。”

王德化很是仔細的組織著自己的詞彙,唯恐一句話說得不好,給自己和李守漢帶來大麻煩。

崇禎鼻子裡哼了一聲,“這位李愛卿,倒是穩坐釣魚臺的!”說完,繼續翻閱報上的文字。

隆盛行系統報紙上的一篇文字,吸引了崇禎的注意力。

“大明今年仍是災荒處處,便是江南的湖州府,一樣蝗災大作,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為食,名曰觀音粉。

蘇州府吳縣,米價貴至每石銀三兩三錢,麥石二兩二錢,城鄉房舍半空傾倒,死屍枕藉。杭嘉湖蘇松太,向稱天下膏腴之地,如何卻也有如此之景象?”

先是打了一個釦子,之後文章便開始條分縷析的為讀者分析。

從隆慶年起。一直到如今,素來號稱海內富庶所在的江南一帶,卻是經常鬧饑荒。或是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這個奇怪的現象。也是困擾崇禎多年。但是在這篇文章當中,他似乎找到了原因,是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美稱的蘇杭等地,田地中的作物,被生絲、原棉等物取代!民謠也從“蘇湖熟,天下足”悄悄的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江南從糧食輸出地區變成了糧食輸入地區。

曾有明人筆記言:“蘇州。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改業為工商者三倍於前矣。昔日原無遊手之人,今去農而遊手趁食又十之二三矣。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農矣。”

商業的誘惑,讓當地百姓,紛紛改種經濟作物,依靠出售生絲、棉紗、棉布等來購買糧食在這種交通運輸比較落後的時代,跨區域購買糧食,很容易造成糧食危機,特別因天災造成糧食短缺時。便是富裕的江南地區,一樣遭受極為嚴重的打擊。

朱元璋時期,大米一石價格為兩錢五分白銀。折銅錢二百五十文,明中期漲到五錢,這個價格維持百年左右,直到萬曆末年才漲到七錢,天啟元年之前,大明朝的米價,除非遇到特大災害,從未超過每石一兩。

從崇禎十二年起,蘇杭等地。米價一直徘徊在二、三兩之間,依古時這種米價。若一兩銀能買到二、三石米,便為太平盛年。一兩銀買一石米,為正常年景,略略緊

最新小說: 原神:丘丘人,但是成為冒險家 【網遊】靠摸魚成為全服第一 網遊:重生之網遊降臨現實之前 亂七八的文 糟糕!絕美宿主又被變態抓住了! 世界遊戲,無限進化 逐夢舞臺:偶像蛻變之旅 影視綜清穿從夏冬春開始 上古卷軸:龍裔記事本 網遊之墮落女神AI 盜墓:獨屬於黑爺那一份偏愛 【五夏】摯友是你們小情侶的藉口 到底是不是三國 救命!宿主又被主神拐跑了! 昨夜:我的敵人竟然是故人, 老公喪盡天良,夫郎瘋癲入場 斬神:CP林七夜?可我是男妹妹 自由戰紀之爸爸去哪了 我的世界之黑白傳奇 誰人曼巴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