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啥線索啊,他也不知道怎麼說。
可詹徽的目的,是把嫌疑往朱雄英頭上引。
既然殺皇嬸這事兒,沒辦法用來對付朱雄英了。
但如果讓朱雄英背上刺殺太子妃的名聲,那也是足夠讓他身敗名裂的!
畢竟太子繼妃怎麼也是太子的妻子,朱雄英也該喊聲母妃。
只不過朱雄英不認而已。
但朱雄英刺殺太子繼妃,那肯定就是大罪過了。
一旦坐實,背上不忠不孝之名,身敗名裂不說,必然遭天下聲討,無法穩坐太孫之位。
這一點,朱雄英也明白。
他也知道這正是文官們想借助這點,扳倒朱雄英,扶持朱允炆的原因。
這群文官為了權力,已經不擇手段了。
他們只要把朱允炆扶持上位,以後朱允炆當皇帝,文官可以掌權,甚至掌兵權。
歷史上的明朝,中後期也確實做到了這點。
到了中後期,基本上都是文官集團鬥,或者文官和宦官集團鬥了。
真正保家衛國的武將,哪兒還有什麼話語權?
歷史上的明朝,自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徹底弱了,文官獨大。
可那群讀書人最是自私,為了他們的利益,能與武將鬥,與天下人鬥,與皇帝鬥。
君不見,明朝後期的許多皇帝死的不明不白,許多皇帝兒女也都夭折,難道是老朱家基因不行?
實際上,這都是手段啊。
文官別的不行,內鬥,內耗,那都是好手。
自古多見武將為國戰死,又見幾個文官為國捐軀?這就是本質上的不同。
所以,朱雄英絕不能讓他們得逞!
此刻,他眼見這幾個官員都說不出話了,就又看向了詹徽,說:
“既然沒線索,那孤就還是把話題拉到一開始。詹大人,以為傳言是否為真?”
詹徽愣了下,隨即故作淡定說:
“殿下,雖說是傳言,可傳言也總歸不可能是憑空出現。臣就大膽猜測下……傳言既然說是太孫找人刺殺,想想也並非沒有道理。
天下皆知,殿下當初歸來於朝堂之上,第一件事就是指認太子妃有罪,說懷疑當年常太子妃的死,和繼妃呂氏有關!
後來,又多次打壓呂氏母子,讓他們離開了東宮。故而,太子妃呂氏遭刺殺,有說是太孫所為之傳言,也就不奇怪了!”
此話一出,百官議論。
武勳之中,藍玉臉色陰沉,就站出來說:
“老匹夫,你安敢……”
“退下!”朱雄英皺眉呵斥!
藍玉低頭後退,撤回了一串髒話!
這是朝堂,詹徽身為都察院左都御史,他說話難聽,也就難聽了。
畢竟人家以前老向朱元璋打朱標小報告,整的父子鬧矛盾,他也沒事。
這些文人,良久的就是心直口快,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他敢說就行了。
但武將也這樣子猖狂,就是大忌。
藍玉退下後,朱雄英看向詹徽,笑了笑說:
“說來說去,詹大人,和許多人,想來都認為這太子妃遇刺,是和孤有關係的。”
詹徽就說:“不敢,只是天下之人,自有口有心。口上怎麼說,心裡怎麼想,總是不好控制。到時候大家怎麼說,怎麼想,誰也不知道。”
朱雄英點頭:“那孤,還真有些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感覺了。這可不行,既然詹大人為懷疑是孤乾的,那這樣吧。”
朱雄英停頓了一下,就宣佈:
“此案,就交給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來全權負責調查。十天之內,一定要查出結果,不然孤拿你試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