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不給他們準備點過節用的吃穿用度的話,他們大概會繼續啃著胡餅,吃著沒滋沒味的湯餅湊活著把節過了。
楊妙言一邊吩咐著侍婢們小心的收拾好正屋內案几上的文書,一邊瞥向李元吉莞爾笑道:“這種事情還需要阿郎交代?我早就派人將孫先生他們的吃穿用度給送過去了,還將府上的所有宦官一併差遣了過去,讓他們伺候著孫先生他們過一個好節。
給各府的賞賜,也已經送過去了。
給府上上上下下的賞賜,也已經備好了。”
楊妙言是知道李元吉不喜歡宦官的,所以藉機將府上的大部分宦官送去了長安杏廬,讓他們去一眾杏林高手身邊發光發熱了。
李元吉愣了一下,忍不住感慨,“你果然是我的賢內助啊。”
楊妙言哭笑不得,“這算什麼賢內助啊。別說是我了,就算是尋常百姓家裡的夫人們,在過節的時候,也能操持好這些。”
李元吉笑著,沒說話。
楊妙言明顯是對尋常百姓家裡的處境有誤解。
在這個男尊女卑,在這個尋常百姓家裡的日子過的並不如意的時代,尋常百姓家裡的夫人們,可沒辦法越過丈夫、婆婆、阿爺,去給親戚們準備年禮。
甚至都有可能走不起太多的親戚。
不過想想後世人對寒門的誤解,李元吉大概也能理解。
畢竟,在後世絕大多數不知道寒門真正含義的人眼裡,寒門指的就是就是那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窮苦人家。
而在大唐,寒門指的是那些名門望族沒落了以後,卻依然有門第所在的宗族。
中間差著好幾個等級,甚至可以說差著一個階級。
楊妙言出身於名門望族,來往的全是名門望族,嫁進皇家以後,來往的也非富即貴。
即便是身邊的侍婢,也有可能是出身於寒門,亦或者是門第比寒門稍微高一點的門第。
所以她認為的尋常百姓的標準,自然會比真正的尋常百姓能高一點。
不是說楊妙言不知百姓疾苦,而是你不能指望一個從小就沒有體會過百姓生活的人,去理解百姓的疾苦。
就好似後世某些高高在上的專家學者一樣,他們沒真正的走到百姓中間體會過百姓的生活,所以他們才會說出一些‘把多餘的房子租出去創收’、‘讓當代大學生自費上班’一類的讓人聽了啼笑皆非的話。
你說他們蠢嗎?他們無知嗎?
那他們怎麼從名校畢業的,又怎麼擁有的那麼多頭銜,又怎麼成的專家學者?
他們不蠢,也不無知。
他們只是仰著頭,一直以身邊的人為基準,來衡量更下層的人。
亦或者……他們眼裡從來就沒有更下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