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的在東北站穩了腳跟。
在大唐步入暮年的時候,他們更是成為了東北一霸。
等到趙匡胤重新頂鼎中原的時候,他們已經成了一個龐大的王國。
史稱遼國。
而遼國在全盛時期的時候,在世界上的地位,不輸給巔峰時期的大唐。
周遭的四鄰全部沉浮在他們的鐵蹄下,縱然沒有被他們納入統治,也得歲歲進貢,俯首稱臣。
所以,李世民的眼光看的很長遠。
雖然不準確,但這並不是他眼光上有問題,也不是他判斷有誤,而是他知道的資訊有限,能做出這種判斷就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二哥看得倒是長遠,那二哥以為,該如何處置他們呢?”
李元吉饒有興致的盯著李世民發問。
李世民想都沒想就回答道:“那就得看你徵不徵高句麗了?”
李元吉若有所思的道:“二哥是想讓我征討高句麗,然後在征討高句麗的過程中,讓他們去做先鋒,然後將他們全部葬送在高句麗?”
李世民毫不猶豫的點頭道:“如果他們不犯錯的話,直接派兵去征討他們,會失去大義。但要是在征討高句麗的途中,讓他們做先
鋒,並且將他們全部葬送在高句麗,那就沒什麼損失了。
至少,我大唐的百姓不會說你不仁義,其他的蕃薯縱然有些微詞,也不好光明正大的說出來。”
李元吉愣愣的看著李世民。
有那麼一瞬間,他突然覺得,歷史上李世民征討高句麗的時候,之所以未盡全功,可能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拼盡全力,而是在藉著高句麗戰事完成什麼政治目的。
比如……削弱河北道的世家豪門。
河北道的世家豪門因為底蘊深厚的原因,飄的有點過頭,不僅看不上李氏,還不給李氏面子,所以歷史上李世民也好,李治也罷,對河北道實施的都是高壓政策。
不僅對河北道施以重稅,每次征討高句麗的時候,還讓河北道籌措軍糧。
李世民一次沒能拿下高句麗,就會發動第二次,兩次也沒拿下,就會發動第三次。
如此往復,河北道的世家豪門就算長著犀牛皮,也會被扒的乾乾淨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