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在鄴城琢磨荀家兄弟的時候,荀彧終於回到了家鄉潁陰。潁陰這個地方風水很不錯,緊鄰著潠水,從古至今出了許多人才。昔年曾有一個名叫殷馗的人,他善於觀察天象,曾經說過:“群星聚於潁分,其地必多賢士。”
閒居在家的荀諶聽說兄弟辭官回來,於是前來看望荀彧。兄弟兩人見面之後,都有些感慨。如論才能,族內同輩人中就數他倆最為出眾,結果卻是雙雙賦閒在家,成了這精彩紛呈的亂世看客。
荀諶問荀彧:“曹孟德待汝不周乎?”
荀彧搖頭,答曰:“曹公待我一直為上賓。”
荀諶又問:“公達待汝不敬乎?”
荀彧還是搖頭,答曰:“公達待我如父,甚恭。”
“那你耍什麼性子,卻要學我一樣,在家做個田舍翁?”
荀彧知道如果不好好地向兄長解釋一番,只怕是沒法過關。當初兩人暗自約定,荀諶去輔佐袁紹,荀彧去輔佐曹操,兩邊下注之下,將來總有人能像叔父荀爽那樣位達三公。荀彧於是將自己去北方遊歷訪問的過程向荀諶仔細講述一遍,又將回到昌邑之後曹操對他的態度也說了出來。
荀諶聽完之後,嘆息說道:“不怪曹孟德懷疑於你,實在是劉世仁的手段太過高明啊!”
“兄長此話怎講?我與劉世仁此前從未接觸,這次去北方,也就是見過一面而已。”
“你是當局者迷啊!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怎麼會看了你的一封信,便將公達從洛陽釋放?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怎麼會在鄴城隆重接待於你?難道你覺得曹孟德的面子可以做到麼?劉世仁若是對你無意,又怎麼會在《大漢時報》上不停地登載你在幽州時的情形!”
荀彧有個秘密誰也不能告訴,那就是當初他曾悄悄託人前往洛陽向劉和示警,不管這個舉動對於劉和到底有無作用,反正劉和返回幽州時走了一條出乎所有人預料的道路。上次為了荀攸的事情,荀彧覺得劉和是在還自己的人情。
這次去北方,荀彧還以為劉和是想透過自己與曹操建立某中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因為他從劉和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看得出來,劉和其實並不急於對曹操動手,倒似想讓曹操跟著他的腳步往前走,所以荀彧回來之後極力建議曹操趕緊改革,不然到時候劉和失去了耐心,一旦雙方撕破臉動手,那就真的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經過兄長荀諶的一番分析,荀彧總算是弄清楚了曹操對自己態度改變的原因,但他現在既然已經選擇離開昌邑那個是非之地,也就不想再摻合到劉和與曹操的明爭暗鬥之中,於是在老家閉門謝客,真的過上了隱居的生活。
荀彧返回家鄉不久,另一位兄長荀衍忽然從洛陽回來,這下荀家三兄弟難得聚在了一起。
荀諶有些沒好氣地問荀衍:“文若不好好地出仕為官,一賭氣回了老家。你不在洛陽好好做官,這又是鬧哪那般?”
荀衍性情敦厚,雖然在兄弟幾個當中年紀最長,但卻不擺兄長的架子,他知道四弟是在為家族的今後擔憂,便安慰說道:“這次卻是有一件十分要緊的事情要說於你聽!”
“說與我聽?”荀諶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是劉世仁從鄴城寫給我的書信,你看了之後便能明白。”
荀諶展開信箋,不由得皺了眉頭。“劉世仁的字倒是不差,鐵鉤銀劃,字如其人。只是這字怎麼看上去都不符合書寫的規範呢?”
“這是他極力主張推行的簡體字,說是繁體字書寫太過費時費力,官員們如果都把時間用在一筆一劃地寫字上,那就沒有多少時間去處理公務。”
“這個理由倒也站得住腳。難怪《大漢時報》如今滿篇文字當中總會摻雜一些筆畫簡單的字,看來這又是劉世仁的算計。”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