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從劉和返回薊城之後,就在絞盡腦汁地琢磨各種陰招和損招,像煙霧車、鐵蒺藜、床子弩這些可以在短時間內趕製出來的東西,劉和一直督促工匠們秘密趕製,至於那種由硝石、硫磺和碳粉混合出來的恐怖玩意,因為硝石和硫磺的儲量不足,劉和暫時還沒有製造的想法。
所謂的鐵蒺藜,就是一種各齒長約寸許的四腳釘,這種鐵釘的四個腳分別呈一百二十度分開,隨便往地地上一丟,總是保持著三腳支地,一釘朝天,不管是人腳還是馬蹄,一旦踩了上去,那叫一個鑽心的疼!
製造鐵蒺藜沒有任何技術方面的困難,只需用木塊雕刻出一些實物大小的木蒺藜,然後將這木蒺藜放在黏土中燒成模子,之後再將鐵水灌進模子裡面,就可以大批次的生產。這種小玩意耗時很少,只要生鐵足夠,工匠足夠,比生產鐵箭頭還要容易許多。
為了能讓鐵蒺藜形成規模性的殺傷效果,劉和死磨硬纏地讓趙該放開了官倉內的儲備生鐵,一口氣製造了二十萬枚之多,差不多用掉了四萬斤生鐵!這些鐵蒺藜全部撒出去之後,至少可以形成一個寬約數百步,長約二里的“雷區”,任何闖入這片鐵蒺藜大陣的騎兵,雖然不至於人死馬亡,但絕對是人墜馬殘。
更厲害的地方在於鐵蒺藜與長弓兵以及方廂車混合起來使用,鐵蒺藜在前面形成有效的隔離帶,個頭最大的方廂車為護甲薄弱的弓兵提供了良好掩護,而長弓兵的射擊又是朝著天空呈四十五度角拋射,完全不會被方廂車的車壁所阻擋。這樣一來,就會在區域性形成只許我打人,不許人打我的絕對優勢。
鐵蒺藜還有不少的優點,比如說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哪怕是毫無作戰能力的民夫,將這些小玩意交到他們手中,他們也會像春天裡播種那樣,倒退著灑下一片恐怖的“雷區”。再比如說鐵蒺藜並非一次性的消耗品,只要趕走了敵人,還可以派出士兵和民夫手持一些頭部幫著吸鐵石的木棍,將這些撒出去的“小寶貝”絕大多數都收回以作下次使用。
如果說缺點,那就是這玩意有些不怎麼環保,一旦被遺留在地上,遲早會傷人;而且這傢伙“敵我不分”,誰要是敢闖進來,都得被它扎得哭爹喊娘。
看到氣勢洶洶的鮮卑人成片倒下,偶爾有衝出來的也被亂箭射死,劉和心裡十分的爽快。雖然他沒有直接指揮戰事,可這種依靠大量鐵蒺藜遲滯騎兵進攻的戰術思想卻是他最初提出來,然後由李嚴和趙雲完善的,這種站在最高處做“導師”的感覺,真是很不錯。
軻比能看著第一批衝上去的族人紛紛墜馬倒地,然後被可恥的漢人用弓箭射死之後,他氣得眼仁灌血,恨不得吃人洩憤。
這仗打的實在太窩囊了!自己族內計程車兵根本就無法接近漢軍陣營,一個個都成了活靶子!
有少數墜馬落地之後屁股上被鐵蒺藜刺傷的鮮卑士兵,冒死掉頭逃回了本陣,他們哭喊著從腳底、屁股和大腿上拔下四腳釘,然後來到軻比能的面前哭訴:“大人!漢軍在地上埋了暗器,族人們的戰馬就是踩到這種四腳釘而受傷倒地的!”
軻比能打眼一看,就知道這是鐵蒺藜,對於這種從春秋時代漢人就開始使用的“無賴兵器”,軻比能一時之間卻是想不出什麼破解的辦法。
若是時間充裕,他還可以讓士兵們砍伐一些樹枝,當成簡易的大掃把在前面開路,很容易就能清掃出一條幹淨的道路,可是如今大軍已經全部衝出,留給他的進攻時間已經不多了。
軻比能此時就像輸紅了眼的賭鬼,朝鎖奴嚎叫道:“鎖奴,我命你立即率領四千騎兵繞到漢軍的後方去,無論如何也要從他們的隊尾殺開一條血路!”
鎖奴領命,立即帶著四千騎兵避過漢軍側翼的鐵蒺藜帶,直撲陣尾而來。
距離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