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視吐蕃,在青藏高原上練兵,讓士兵掌握高原作戰的訣竅,熟悉高原氣候,這樣的軍隊一定強與中原士兵。
歷史上吐蕃的存在讓大唐的後半輩子都不得安生,而且大唐敗多勝少,主要原因就在於高原氣候,大唐計程車兵打不上去,吐蕃計程車兵卻可以隨時打過來,大唐士兵上了高原體力銳減大半,頭暈目眩,吐蕃士兵下達平原卻是戰力大增,哪有不敗之理?所以就要用高原氣候對抗高原氣候。他們掌握西藏,我們就要控制青海,同樣的海拔訓練士兵,大唐優勢裝備之下,吐蕃不在話下。
這就是蘇寧開拓西域計劃的第一個大目標,幹掉了吐蕃,控制青藏高原之後,就可以佔據一個發兵中亞的重要中轉站,當初高仙芝在恆羅斯戰敗的主要原因也有大唐士兵過少,對於西域的控制力不夠強悍的因素;所以這一回。就不要什麼名義上的控制了。派出外交官,派出駐紮軍隊,就直接控制了,不服就打。滅掉他們。直接設為大唐行政區。
打下來的最靠譜!
佔據了西域和青藏高原。也就等於控制了現代中國的西部疆域,這個時候中亞還處在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的統治之下,也就是俗稱的白衣大食。薩珊王朝已經是在末期的衰落時代了,但是歷史上薩珊王朝和中國的往來還是不錯的,關係也比較好,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薩珊王朝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馴象等。
薩珊王朝在大唐貞觀六年,也就是明年的時候就會開始被阿拉伯軍隊攻擊,在公元六百五十一年,也就是大唐永徽二年滅亡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斯曾逃到大唐,請求唐高宗李治派遣救兵抗擊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入侵,高宗好像沒什麼興趣,護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錫斯坦一帶於永徽十二年建立波斯督護府,但到永徽十四年終為伊斯蘭阿拉伯所滅,中國史書上稱之為白衣大食為黑衣大食所滅。
這裡面的關係蘇寧也大概可以理得出來,高仙芝的對手就是這個黑衣大食,黑衣大食的侵略性強於薩珊王朝,也就是說薩珊王朝對待中國是比較友好的,而且很衰弱,不強,但是伊斯蘭阿拉伯就很強悍了,充滿侵略**,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崛起,大唐的時間不多了,一定要趕在阿拉伯滅亡薩珊王朝之前搞定整個中國西疆,控制那裡,然後厲兵秣馬,介入中亞戰爭,控制中亞,和阿拉伯對抗!
同樣的道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個時候,不管是西突厥,還是吐蕃,還是西域諸國,都要消失,或者依然以名義的方式存在,但是實際上已經是大唐的領土了,只有在自己的領土上戰鬥才能有歸屬感,蘇寧不介意招收當地人進入軍隊,讓他們用最快的速度漢化,那麼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時間卻只剩下二十年左右,要在二十年的時間內做到這些事情,不可謂不難,但是又必須要做到,因為要是做不到的話,二十年之後又會迎來更大的打擊,為此,大唐需要戰鬥,需要不停地戰鬥,期間還要掃平北方南方和東方的威脅,之後全力開拓西方,開始橫跨歐亞之旅。
當然,到了那一步,阿三們的領地也是要收下的,那麼大一塊恆河平原不要實在是太可惜了,東南亞也要收下,產糧重地,海洋資源豐富,是大唐的海軍和海上力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地方,大唐可以打通陸上絲綢之路,也可以打通海上絲綢之路,總而言之,一定要抵達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