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泉宗三郎的投效,是的唐軍少走了太多的彎路,這天險要塞也被他給間接的拿了下來,諸將再也沒有其他的意見,看著蘇寧大肆獎賞了泉宗三郎。
至於清水志,雖然之前有過抵抗大軍的罪過,不過看在其最後時分幡然悔悟的面子上,蘇寧答應赦免其罪,讓其率領投降的一百五十親兵併入泉宗三郎的隊伍裡面,總計二百三十一人,由泉宗三郎擔任校尉,清水志為其副手,一樣在蘇寧麾下聽用,成為特殊部隊。
攻佔九州島的張亮所屬海陸聯軍在佔領全島之後,張亮留下其副將代為鎮守和看管戰俘,並且一船一船的往回運送戰俘,自己帶著一萬兵馬趕去和秦瓊主力東征軍集合。會合了大軍之後,行軍到了另外一個分叉口的時候,又被秦瓊派去攻打四國島,秦瓊則接著率領主力軍攻打本州大島,在攻破了倭國最重要的要塞群之後,我國的抵抗顯得綿軟無力,各地盤踞的實力派有不少都選擇了投降。
現在的倭國是還沒有進行過大化革新的倭國,還屬於蘇我家族掌權時代,倭王不過是傀儡,蘇我氏才是真正的權力者。而現代日本版圖和大化革新之前的大和王權版圖有很大的不同。大概佔據了現在的本州島的三分之二、四國的全部和九州的北半部,這些地方已經有一半被大唐攻破了,而九州島南半部還沒有進入倭國現在的管理之下。
在五世紀後半期開始,大和王權逐步的壓倒了地方上的豪族實力。象徵著地方上的混亂逐步被平定。作為天下共主的大和王權佔據了主流。不過所謂大和王權自己本身也不穩定,長期被一些豪門大族所壟斷權力,這一時期的所謂天皇不過是傀儡而已。如今的我國就在蘇我氏統治之下,蘇我氏的宗主叫做蘇我蝦夷。
蘇我氏在幾十年前打敗了宿敵獲得了執掌王權的實力之後,便開始操縱倭王的人選,倭王家族雖然號稱是千年不斷絕,但是整個歷史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面,天皇只是傀儡,象徵意義,無論是上古還是中古還是近代,一直到明治時期,天皇才真正的掌握了實權,可是這種實權也只大致維持了一百年,就在美軍的原子彈之下被摧毀了。
倭國的皇室與其說是存在時間最長,倒也不如說是傀儡歷史最長的王室。
大唐不是在和倭王交戰,而是在和蘇我蝦夷交戰,之前的指揮和種種兵力分配都是蘇我蝦夷急急忙忙的佈置的,論陰謀詭計和操縱權柄,蘇我蝦夷還稍微有些看頭,但是若論軍事才幹,實在是不敢恭維,尤其是內鬥嚴重的情況下,蘇我氏對於敢於反抗他們宗族統治之人都是非常殘忍的,泉宗三郎就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犧牲品的犧牲並不能使之保持穩定,在大唐竭力對外擴張而倭國使臣被集體砍頭這樣一個重要的訊號對外發布之後,倭國還是無法一致對外,各豪族與蘇我氏之間的權力爭鬥依然如火如荼,一直到大唐徵倭軍總帥秦瓊派人下達宣戰佈告之後,倭國朝廷才短暫的進入了一致對外的狀況下,即使如此,還是有人提出向大唐請降這樣的想法。
蘇我氏是執掌倭國權力的家族,若是請降,必然對蘇我氏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大唐若是掌握了倭國,為了穩定人心,定然要找人殺雞儆猴,那個時候蘇我氏就是最危險的,所以眾人皆可降,唯獨蘇我氏不可降,派去遣唐使偷竊大唐技藝的計謀也是蘇我氏主導的,當初的朝廷上有不少人反對,蘇我蝦夷一意孤行,遂有此劫難。
如今大唐軍隊打過來了,短短數日掃平了沿海七萬兵馬和九州島的三萬軍隊,乃至於九州島南部那些一直沒被征服的土著也被征服了,大唐的兵威之強已經不需要言語去形容了,諸豪族紛紛斥責蘇我蝦夷剛愎自用,現在唐軍打來了,還佔據了那麼多領土,十萬軍隊盡墨,你說這個責任誰來擔負?
朝廷裡面已經有了讓蘇我氏下臺,歸政於天皇的說法,蘇我蝦夷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