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新甸堡,打算親眼看看、親耳聽聽兒子和弟弟對這次作戰不力的解釋。
不聽還好,聽完了代善和舒爾哈齊的解釋努爾哈赤差點愁死。既不是代善目無尊長指揮不利,也不是舒爾哈齊居功自傲不聽命令,而是朝鮮人的戰鬥力提升了一大截,尤其是武器裝備和補給兩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
在遼東這片土地上,雲集了明朝、蒙古、女真、朝鮮四個軍事勢力。其中明朝軍隊的裝備最精良,蒙古軍隊善騎射速度最快,女真軍隊步騎比較平均戰鬥頑強。
朝鮮軍隊裝備最爛,士兵們大多時候連飯都吃不飽,像一群叫花子。盔甲更是別提,除了軍官之外,當兵的誰能有件皮甲穿就算精銳了。
因此朝鮮軍隊的戰鬥力也最弱,除非到了他們熟悉的地區,否則基本就是一個照面的事兒。往往百十人的女真騎兵就能沖垮幾百人的朝鮮軍隊,以少勝多是常事兒。
但出現在寬甸六堡地區的朝鮮軍隊好像脫胎換骨了,人還是那些人,有些將領已經與女真人打打殺殺過十多年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可士氣卻突然漲了一大截,面對數量差不多的女真軍隊不光不退還敢主動攻擊,且打得難解難分,很難講誰勝誰負,基本等於平手。
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據代善和舒爾哈齊說,是朝鮮軍隊裡也有了類似白甲兵的隊伍。他們十幾人或者幾十人湊在一起,騎著馬在戰場外圍遊蕩,哪裡戰事吃緊就往哪裡衝。
這些兵將穿著一種灰黑色的鐵甲,前胸和後背連成一體,其它部位則由質地一樣的甲片覆蓋,戴著水桶一般的頭盔,拿著精鋼打製的短矛,幾乎就是刀劍不入箭矢不傷。
想近戰用鈍兵器砸吧,這些兵一出來就是一堆,從不落單,短矛又比鐵骨朵、斧子啥的長,白甲兵的鐵甲套棉甲也抵擋不住,一捅就是一個窟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