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會讓他們政府疲於應付,一時間處於尷尬境地。
因為他們實在想不到中國竟然乾脆不出口了,這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在他們想來,中國要麼進行譴責進行商討如果降低或取消這個服用,要麼就是對印度產品採取對等的措施,或者向世貿組織提出上訴。這樣一來印度政府就能借與中國對抗的機會獲得民心,也能贏得老百姓與政府一起對中國同仇敵愾。
可中國以不屑的態度全部停止向印度出口,這就讓政府與民間、與商人站在了敵對的立場上。特別是那些商人,可是希望加大中國商品進口的,進的越多他們獲利就越多。政府搞出這麼一個歪招,這不是斷自己的財路嗎?
中國不向印度出口商品,除了藉此懲罰印度政府,藉此挑撥離間印度政府與民間老百姓、與商人的關係外,並不是逞一時之氣而搞兩敗俱傷的事情,是因為中國和蘇聯簽署了秘密協議:從現在起,中國每年向蘇聯出口價值八千億人民幣的商品特別是輕工業產品、日用商品,而蘇聯則以礦場、油田、木材、鋼材、技術以及鑽石、黃金等做為抵押品或交換物。
除了向蘇聯大量出口商品外,中國還根據與蘇聯的秘密協議,以支援蘇聯在東歐與歐美國家的軍隊對恃為代價,取得和平接收外蒙的權力,中**隊悄無聲息地進駐外蒙。
正因為接收了外蒙,中國除了向蘇聯出口海量的商品外,還要向外蒙運過去大量的商品以幫助迴歸的外蒙老百姓改善生活。
正是因為這些行動,讓中國的商品出口遇到了大問題,不是商品多了賣不出去,而是商品少了,運往歐美國家、印度、中東等國家的商品不得不削減。本來銷往印度的產品就不多,價格也賣得不高,現在正好借這個機會乾脆完全中斷,就讓他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去吧。
中國之所以能夠與蘇聯達成秘密接收外蒙的協議,除了郭拙誠配合中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收買了蘇聯不少同情中國的高官外,主要是外蒙相對東德、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中心國家而言,戰略位置完全不可以在同一位置上。
當然,蘇聯如此爽快,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蘇聯軍隊在東歐的軍事上遇到巨大的困難,急需中國的幫助,他們不得不以外蒙來換取中國的支援。
雖然蘇軍在捷克斯洛伐克打敗了法國精銳傘兵,但蘇聯並沒有一下變成超人,隨著歐美國家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支援力度加大,隨著蘇軍戰線的延長,特別是蘇聯國內矛盾不斷沒有消除反而更加激化,以至於蘇軍在東歐戰場的勝利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消除了銳氣,開始用人命來填才能前進,而是速度極其緩慢。
僅僅靠他們蘇聯自己,根本堅持不了這場戰爭,甚至連體面撤軍都成了奢望。他們迫切需要中國的支援,需要中國在政治上掩護,在經濟上提攜,在物資和資金上救濟……
而中國自然不是好鳥,對蘇聯的敵意不可能因為近幾年的稍微改善就會變成兄弟和朋友,不是兄弟和朋友自然就不會無償援助,就是出高價從中國購買,中國也不一定就敞開供應,外蒙是必須要收回的,投資是必須要有利潤的。
蘇聯明知道接受中國的“援助”是因鳩止渴、是割肉補瘡,但他們還是捏著鼻子認了,“大方”地將外蒙交給了中國,將從外蒙撤出來的軍隊在中國的幫助下源源不斷地登上運往東歐的火車、飛機。
與蘇聯行動相對應的是,英國、法國
讓蘇聯流血、讓歐美國家流血!
這是中國的期望,更何況在他們流血的同時自己還能賺錢呢?這可是一舉兩得。
對於印度的蹦達,中央大佬還真沒有看在眼裡,本來有人建議將實情告訴印度,讓印度人去憎恨美國人,因為中國人現在手裡可是掌握了鐵證,特別是那些被從核潛艇殘骸裡救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