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雲閒的話招來了一片白眼,但也給了那些內心不安的專家不少安慰,他們總算開始舉起了“屠刀”。
兩個小時過去,郭拙誠收到了上百條意見,除了有些意見走得太遠,為了迎合他而完全不顧質量外,大部分意見都是不錯的。
有個專家將自己的意見交上去之後,心有餘悸地說道:“郭教授,如果這樣的話,我們的質量就跟樣品差不多了。那怎麼還有競爭力?人家未必就一定會買我們的。”
郭拙誠說道:“我們的質量跟他們差不多,但我們的功能比他們強,關鍵部件比他們好,農民選擇我們產品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再說,我們現在才起步,規模一下子無法提高,就算我們只有人家一半的銷售量,我們現在也做不出來。等我們的產量上去了,我們就有了改進的能力。中國農村市場是巨大的,只要我們的質量比人家好一點,只要我們的價格不比別人高很多,我們的產品就不愁賣不出去。”
一個專家的的問道:“那等我們的產量上去了之後,我們怎麼辦?賣給誰?”
郭拙誠說道:“手扶拖拉機畢竟是低端產品,我們不可能一輩子就生產它,我們將來生產更高階的更實用的產品,比如卡車,比如工程車,就是生產小汽車也有可能。只要我們不斷進步,我們就不愁發現不了新產品,我們就不會賺不到錢。”
有了意見,大家的事就是談論和研究,就是將這些意見落實在圖紙上,將它們體現在工藝流程、原材料採購上。
同時有專家在郭拙誠的帶領下為馬驛鎮的工廠量身打造,設計工廠的規模、裝置、工人數量、將合適的零部件畫出來。
這個量身打造主要結合216廠將淘汰的裝置,結合馬驛鎮工人的素質,同時也安排216廠一部分技術工人過去,進行傳幫帶,手把手地幫助馬驛鎮的工廠發展起來。
現在馬驛鎮的農機廠——即將更名為“長河車輛廠”——連做一個徒弟都不夠資格,如果是其他人來,絕不不可能得到這個待遇,這幾乎是讓216廠幫助馬驛鎮建立一個新廠,所有困難都被他們承擔,馬驛鎮只享受好處。
他們一直忙乎到深夜才結束。
第二天上午,郭拙誠回到馬驛鎮,立即通知典新明將原來農機廠的工人、燈泡廠的工人全部派往216廠學習、培訓。要求他們必須在半個月裡熟悉手扶拖拉機的原理、熟悉各個零部件,不要求他們能全部加工出來,但至少知道它們安裝在哪裡,怎麼安裝。
幾天後,吳放軍兄弟收購來的野蘋果被郭拙誠租來的卡車全部運走,一直運到了南方的五羊市,由那裡的食品加工廠進行果汁生產。
無論是運輸野蘋果的卡車,還是那家食品加工廠,都是牟小弄系的。按照郭拙誠的要求,前世的商業奇才牟小牛已經在全國各省會城市建立了商業聯絡點,雖然都是以高考資料銷售、以轉賣各地土特產維持,利潤不高,但這個框架卻是無價的,與當地官員、商人建立了不錯的關係,有了廣厚的人脈,相當於種子已經種下,只等政策的春風一來,立即就可以生根發芽,可以長成參天大樹。
牟小牛現在的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和籌備高階賓館上。
也是按照郭拙誠的要求,他在深特區、滇南開發區都已經買好了地,籌集了部分資金,有關人員已經在請來的香港管理人員進行培訓。賓館的建設幾乎與開發區同步進行的,更大大走在那些入駐企業的前面。
對於他的動作,郭拙誠是滿意的,基本沒有操任何心,只是在資金湊集方面幫了一些忙,將自己在國外的資金以便宜舅舅傑克的名義投資,建立的是中外合資企業。
當然,期間的運作有官方的幫忙,更有官方的默許。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家就已經鼓勵外資進入,傑克的“投資”不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