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襲擊加爾各答港,一支再次襲擊斯里蘭卡港訊息傳至阿米爾耳中。
這還不打緊,兩個港口被擊毀後,辰河國直接派並佔領斯里蘭卡島,兵殺斯里蘭卡島公爵,徵島上兵士為勞力,為其建設新的港口與城鎮。
辰河國宣佈斯里蘭卡島為其固有領土,主權易主,並派艦隊每日於海峽巡邏,斷了阿米爾帝國與斯里蘭卡島的聯絡,並改斯里蘭卡島為錫蘭郡,任命陸康之子陸績為總督。
這陸績,也應該是東吳名臣,因其父陸康移民辰河城,於是他與陸遜都一起移民。陸績自小聰明,又得良好教育,起點很高,此時終於混到總督位置。
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阿米爾很是被動,正因為如此,連自己的本土都丟失了,還想著征伐他人。
錫蘭郡上,有居民三十餘萬,辰河國在此建立軍事基地,教化帝國之民,不服者皆為勞力,要進行勞教改造。
後方失火,阿米爾自然不敢繼續進攻,加上北方傳來訊息,伏爾加帝國直接敗了,四**馬也在天山受阻,不得寸進,阿米爾怯了。
他有些後悔,後悔惹了大漢這頭雄獅,這雄獅,醒了。
原本他以為自己也是頭雄獅,不曾想其實自己是綿羊。他一步步成長,想要挑戰時,發現自己太弱小。
阿米爾於七月中旬退兵,想要回至國內,組織兵馬奪回失去的一切,但黃忠早洞悉了其意圖,派紀靈領軍十萬,切斷阿米爾退路。
紀靈領軍迂迴至阿米爾身後,切斷糧草補給,阿米爾不得不向北逃奔,在黃忠與紀靈左右夾擊之下,丟下盟軍屍首十五萬,進入巴砍山脈。
此時阿米爾盟軍尚剩下十五萬,進入巴砍山脈,因糧草斷絕,後有追兵,便以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之意志,一路在山中穿行。
穿過巴砍山脈,回到孟加拉,阿米爾還剩下軍馬十萬,其中便有米多共和國三十萬大軍所剩兵馬。米多一次出征,先是水軍被擊破,後是陸軍被殺敗折回,就只剩下這三萬大軍了。
阿米爾帝國還好,剩下七萬。
但阿米爾回至國內,已然不敢輕舉妄動,因其國內總兵力,也只剩下二十多萬,加起來勉強三十萬軍隊,如何與辰河國敵對。
第一個寫信與辰河國議和的,正是阿米爾。
阿米爾請求歸還斯里蘭卡島,願以其他方式補償。
楊錫回信,只聊聊數字:該我的,我自會領軍來取!
阿米爾大怒,但此時後悔已然來不及,只得好好安撫米多共和國,簽訂永久同盟合約,以期共抗辰河國。
孟加拉灣戰事結束,訊息飛速擴散,戰地記者早將黃忠與紀靈的大幅照片,刊登頭條,黃忠拿到報紙大樂。
任他用身體任何器官去想,也想不到時代會變成如此模樣。
畫像畫得再好,也不能像照相一樣,簡直還原當時情景。
如今鋼筆已然取代了毛筆,成為主要寫字工具,快速印刷取代了活字印刷,報紙承載的內容,是以前的十倍。
更讓黃忠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大戰過後,交州番禺城傳來通知,元首要親自與自己對話,要黃忠去番禺城接電話。
接電話啊,連黃忠這種高位,都感覺新奇。
沒辦法,電話線目前還只架設到交州。
黃忠馬不停蹄的座上從伊洛瓦底城至番禺城的火車,幾日後,果然接到了楊錫電話。
楊錫命黃忠領軍留在伊洛瓦底城一段時間,十五萬兵馬參與伊洛瓦底江大壩建設。
同時,緬甸郡總督嚴,開始徵召人工,也參與修築大壩。
楊錫要修築此時世界上最大的電站,便在伊洛瓦底江支流。
這電站建成,可供電整個緬甸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