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淵立國後,大唐中央與地方世家勢力之間形成了平衡。
這種平衡是世家權貴之間達成的默契,李氏立國,天下等於重新來了一次大洗牌,於是權貴世家地主奉李氏為天子,同時天子接納天下各大世家優秀的子弟入朝為官。
當然,崛起的還有新興貴族,那是跟隨李淵李世民打江山的功臣,他們大多起於草莽,比如李勣程咬金等等,這些新興貴族也在朝堂上佔據了一定的位置。
所以大唐朝堂如今的格局是天子治天下,世家出身的佔據了大多數重要的官職,新興貴族和士大夫以及少數透過科舉入仕的寒門子弟為輔。
這樣的格局其實是不健康的,因為世家勢力太龐大,他們在地方上擁有太大的權勢,甚至大過皇帝的聖旨。
習慣了威服天下,莫敢不從的李家天子怎能受得了?
於是到了李治這一代,他把削弱世家作為畢生努力的目標。
由此而影響了李治處置朝政的傾向,不管發生任何事,只要事涉世家,先打壓了再說。
江南八大望族就是如此,若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嚴格說來,八大望族和李欽載都有錯,最合適的處理方式便如竇德玄所言,各打五十大板。
但李治不同意,他要的是立威,更要將世家的氣焰打下去,同時還要趁此機會將朝堂裡跟八大望族有關的官員踢出去,把位置交給更信任的人。
劉仁軌的奏疏相當於一份討伐世家的檄文,當朝臣們看到李治模糊曖昧的態度後,立馬明白風往哪邊吹了。
朝臣們瘋狂上疏,痛斥江南八大望族罪狀,他們參劾的不僅是追殺上官家族,突襲遼東郡公車駕,那些曾經的陳年往事也被挖了出來。
八大望族敢在長安城幹出這些跋扈的事,當然不可能是第一次這麼幹,只有他們長期的猖狂行徑,和別人長期的忍氣吞聲,才能助長望族的氣焰,愈發不可收拾。
所以要拿八大望族的把柄,一抓一大把。
從長安城強買強賣,仗勢欺人,關中地區大肆收購土地,再到地方上干預政事,抗拒朝廷法令等等,昔日各種見不得光的事都被挖了出來。
朝臣們越參越嗨,八大望族終於急了。
事發數日後,朝堂民間沸反盈天,八大望族出身的官員惶恐上疏自辯。
望族在地方上本本分分,我們望族出身的官員在長安老老實實,所有的指控都是不實的,是有人存心汙衊,請天子明鑑。
至於謀反什麼的,更是莫大的構陷,望族自大唐立國後一直忠心本分,奉李氏為主,望族從未擁兵,更不敢對朝廷有任何不滿。
事情沒完,自辯的聲音再大,大不過滿城皆劾。
朝臣參劾望族的第三日,太極宮突然傳出了旨意。
著令有司徹查涉江南八大望族案。
“徹查”的意思是,只要朝臣奏疏上參劾望族的內容,不管是真是假,你們樁樁件件都去查一查,案子背後如果拔出蘿蔔帶出泥,也要查。
八大望族的官員慌了。
依靠家族的權勢坐到這個位置,誰不是一屁股屎?誰經得起查?
天子和朝廷也不是聾子瞎子,以前他們幹過的事不可能絲毫不知,只是為了穩定大局,天子故意裝聾作啞而已。
現在天子下旨徹查,說明劉仁軌那道奏疏已種進了天子的心裡,天子對八大望族是否謀反已有了懷疑。
任何朝代,一旦牽扯到“謀反”二字裡,對家族和個人而言便是滅頂之災。
就算最後查無實據,不死也要脫層皮。
望族出身的官員驚慌失措上疏自辯的同時,無數書信飛往江南,請求家族出面。
大禍臨頭了,必須請援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