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鹽鹼。”
“這麼說,這裡還是能夠找到水的?”韓孔雀若有所思的道。
“是,這裡還是有些地方有水的,畢竟這裡還是有幾條河穿過的,就像剛才我們經過的疏、勒河。雖然疏、勒河到了這裡也乾枯了,但那幹河床之下。還是有點水的。”乾明遠道。
“走吧!我們去看看那些有水的地方。”韓孔雀還真的對這裡的水源地十分感興趣。
他知道這裡的水源消失有各種解釋,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著稱於世。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
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
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羅布”是地名;古維吾爾語意為聚水之地,“淖爾”系蒙古語;意為湖泊;二者總語意為聚水之湖。
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為羅、布泊是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
公元4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面的樓蘭國;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到近幾十年,整個羅、布泊消失。
雖然羅、布泊消失了。但人們從來沒有認為,這裡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一個可能,就是潛行地下,所以到了現在。在羅、布泊研究這裡的水消失的原因的人,還是大有人自。
當然,這是一件利益很大的事情,因為不管是誰知道了這裡的水源消失之謎,都可以功成名就,如果能夠讓這裡的水源重新現世,那麼利益就大了去了。
而對這一點,韓孔雀也是很感興趣的,而對於找水,韓孔雀是具有很大優勢的。
韓孔雀之所以信心滿滿是因為,從來沒有人認為這裡的水就真的消失了,而最大的可能就是遊移之謎。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學家們,曾對羅、布泊的確切位置爭論不休,最終問題沒有解決,卻引出了爭論更加激烈的“羅、布泊遊移說”。
此說是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認為羅、布泊存在南北湖區,由於入湖河水帶有大量泥沙,沉積後抬高了湖底,原來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處更低的地方流去,又過許多年,抬高的湖底由於風蝕會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這個週期為1500年。
斯文。赫定這一學說,雖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認可,但對此質疑反對者也不在少數。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根據對羅、布泊的科考結果,也對羅布泊遊移說提出了質疑和否定。
然而對這一問題的爭論,使人們對羅、布泊這個幽靈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撲朔迷離了。
但不管怎麼撲朔迷離,只要到了這裡,韓孔雀就有把握揭開這個謎團,所以聽到乾明遠說這裡還有有水源的地方,韓孔雀自然是想要過去看看。
中午時分,從三壠沙過來大概100裡左右,韓孔雀他們見到一處黑色的連綿起伏的山丘。
當穿行到一個山丘的時候,發現有幾百個一塊一塊的坑,其中深的有幾十米,淺的有三四米,不少是廢棄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