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滿州五虎不止有一腔血勇,在軍事上也足夠冷靜,清楚英華紅衣非正面硬撼之敵,必須用足天時地利。
“這是最後一戰了,我們的目標是打出個和局,打出若干年安寧……”
阿桂在五虎將裡不僅最年輕,還最冷靜,聽部下正熱議著要怎麼把紅衣殺得血流成河,他淡淡地潑了眾人一瓢冷水。
這話跟太后的腔調如出一轍,有部下忍不住問:“大人,難道你也認同太后的三十八條!?”
茹喜透過阿桂的父親阿克敦交給聖道皇帝的議和第九百六十二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條款已廣傳滿人一族,武衛軍之所以能聚起血戰之氣。也正是這些條款所描繪的前景太過恐怖,他們寧死也不願接受,即便太后解釋說這只是緩兵之計,他們也吞不下這口氣。
現在阿桂也在談“和局”。顯然不看好後勢,部下自然隱隱將他劃入了“太后黨”。
更有部下憤懣道:“鄂大人遇害,太后絕脫不了干係!我看那傳言就是真的!”
鄂爾泰遭“暴民”殺害,這事頗有些傷武衛軍士氣,若不是太后全力支援武衛軍,這幾萬人馬怕還真要反了。即便如此,就如此人所說那般。大家都認為太后至少縱容了此事,連帶另一樁傳言也越來越在滿人心中扇起股股寒風。
這傳言不是什麼新鮮東西,二十多年來起起落落,由來已久,歸結為一句話:“太后是聖道皇帝置入滿人族內的奸細”當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道光小皇帝永琪嘴裡的“太后已經蠻毒攻心。成了傀儡妖魔”就是其中一例。
阿桂怒斥道:“鄂大人之前狠治漢軍綠旗人,死硬分子趁鄂大人失勢時下毒手,此事再明白不過!太后正下令嚴查到底。爾等怎能憑空臆測!?再胡言亂語亂軍心,當我不敢行軍法麼!?”
連山關一戰,阿桂立起了頗高威望,鄂爾泰一去,隱成武衛軍新的領袖,他這一發怒,部下們趕緊收拾雜念,打千應嗻。
壓下了異論,阿桂自己心中卻在翻騰不定,鄂爾泰多半真是被太后殺的。太后放手讓武衛軍一戰,怕也是將武衛軍當作必須清除的異己,以及與英華議和的犧牲品。
這自不是阿桂所願,他對太后也是滿腔怨恨,可他不得不承認,沒了太后。不說傳聞中在英華養老的雍正、乾隆兩帝,以及剛投奔英華的嘉慶廢帝,英華只需用足恂親王,就能讓滿人的投降派和死硬派鬥個你死我活,所以,保太后,就真是保滿人。
而眼下之勢,死硬派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在戰場上證明自己,以自己的力量逼迫英華讓步,也逼迫太后承認滿人還有自立之力。
對阿桂來說,眼前這一戰,就是最後一戰。
正心緒翻滾,就聽部下驚聲道:“紅衣!”
眾人紛紛舉起望遠鏡打量南面,寨堡兩裡外就是鞍山河,河寬四五十丈,零星紅衣身影出現在河岸對面。
“終於來了,好慢……”
那赤紅身影的壓力太大,讓眾人瞬間就放輕了呼吸,甚至還有人這般故示豪邁。
這話本義倒是沒錯,今天是八月六日,自聖道皇帝下了《遼東兵事詔》,要盡復遼東之土起,到現在已經大半個月了,海城距鞍山驛堡不到五十里,一馬平川,紅衣一直沒露面。
“韓再興是在聚兵磨刀……”
阿桂臉色也頗為沉重,他並沒有對部下細說,當初探子潛往田莊臺查探時,幾乎以為自己走錯了地方,一座宏大的港口和城鎮替代了原本的小漁村,蒸汽機轟鳴震天,黑煙凝結成雲,來往如潮的軍民難以計數,海面上船帆遮天蔽日。
英華竟是將軍民兩事都一併辦了,生生新建了一座海港,在聖道皇帝,乃至英華一國看來,遼東的未來絕無意外。
“紅衣不敢過河,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