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的大臣們感到十分惱火,於是不管不顧他們的意見,強行下令給自己組建起來的國王親兵壯勇營,讓他們首先開始動員。
如果各地軍隊不聽國王調令,那就出動壯勇營跟隨大清作戰,然後把國內的情況告訴弘曆,請弘曆為自己主持公道。
李祘清剿權臣、獨掌權力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邊使用政治手腕,一邊也組建了一支只聽自己命令的國王親衛軍,名曰壯勇營,最開始只有三千人,後來擴編至三萬人左右。
這支軍隊的存在成為李祘牢牢掌握最高權力的重大依仗,且這支軍隊也是不經過朝鮮政治系統、只聽皇帝命令的存在,李祘想怎麼調動就怎麼調動,群臣一點辦法都沒有。
聽說李祘決定一意孤行,僻派的大臣們慌了。
一群人跑到壯勇營門口堵門,大罵武夫誤國。
另一群人繼續蹲守王宮,堅決不讓李祘的命令離開王宮,擺出一副抗爭到底的模樣。
與此同時,這件事情也在朝鮮國內開始發酵。
僻派作為朝鮮傳統意義上最深厚的社會意識的代表群體,很快就動員起了大量朝鮮讀書人向李祘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壓力。
說到底,所謂的北學派,還有對清態度友好的朝鮮政治勢力還是太弱小了,主要集中在所謂的“燕行使”團隊之中,是朝鮮外交系統中的一群人,並不具備傳統意義上主導朝政的實力。
而大部分朝鮮人還是懷念明朝、討厭清朝的,官場上如此,民間更是如此。
一聽大清國內爆發了驅逐韃虜再造中華】的蘭芳之戰,朝鮮民間的讀書人們群起歡呼,密切關注大清國內戰局,日夜期盼趙學寧和蘭芳政權能徹底推翻滿清政權,恢復漢人正統在中華的統治。
所以當國王李祘準備派遣軍隊幫助清軍作戰的訊息傳開之後,朝鮮民間輿論場瞬間爆炸。
大量讀書人從四面八方湧向首都漢城,圍在王宮外面對國王李祘發起請願,要求李祘停止派兵助戰。
朝鮮是小中華之國,怎麼能聽從夷狄之國的調遣去討伐想要恢復中華正統的蘭芳呢?
那可是大明皇族後裔建立的國家,是要光復中華的英雄,怎麼能與之作戰呢?
那是倒反天罡!那是不義之戰!
如果進行了,是要遭天譴的!
一時間,整個漢城都充斥著對李祘的反對之聲,動靜之大,震驚朝野。
李祘做國王也有好多年了,權力地位也都鞏固了,但是直到此時此刻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國王在某種意義上遠遠沒有乾綱獨斷的能力。
他之所以之前能做到這樣的事情,無外乎符合了大家的利益,大家願意配合。
但是一旦在最根本最講究大義的事情上違背了社會主流意願,那麼就算他是國王,也會為此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說一千道一萬,朝鮮的王權遠遠沒有帶清皇權那麼強勢,讀書人的悠悠之口和滿朝官員的強烈抵制是真的可以讓國王寸步難行的。
而在我帶清,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等待著大家的就是政治風波了。
讀書人會被殺死,官員會被殺死,所有反抗者都會被殺死,所以帶清的皇權很強勢。
朝鮮辦不到。
面對朝野上下、民間的巨大政治壓力,李祘有點扛不住了。
他找來了支援他的時派大臣鄭民始、徐命善等人商量此事,商量來商量去,這兩人的立場也開始搖擺。
他們認為外面群情洶湧,僻派和民間的抗議之聲太大,這個時候如果不管不顧強行出兵,恐怕會給李祘帶來巨大的政治風險,甚至會有失去王位、被人拉下馬的可能性。
完全聽從他調遣的軍隊只有一支,其他傳統意義上的王國軍隊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