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專家——沒有之一!
他張啟的思緒開始飄蕩,前世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這位張宏傑,在他印象中,是科學素養極高的歷史作家。一般而言,人文藝術學科的學者,基本上都對科學規範?科學理念有些不理解,甚至很多人直接站到了反科學、反現代化的立場。所謂的“磚家”,絕大多數就是描繪和諷刺這一類人。
而張宏傑和馬伯庸,則屬於著名人文學者中,比較少見的清醒人。尤其是張宏傑,文理通透,擁有很高的科學素養。
科學素養,是指一個人具備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維以及科學價值觀的綜合能力和品質。尤其是,具有科學素養的人,會熟悉觀察、實驗、假設、推理、驗證等科學研究的方法,並能夠在實際問題中運用這些方法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
他們還會具有清晰的科學思維能力,如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等,能夠理性地分析和判斷事物,不盲目迷信權威和流言,對資訊進行篩選和評估。
他們還具有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即具備求真務實、勇於探索、尊重事實、敢於質疑、合作分享等品質,尊重科學精神和科學倫理。
張宏傑的眾多著作,此刻在張啟的腦海中一一浮現。
《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透過對明朝重要人物的深入剖析,揭示了那個時代複雜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貌,為後人理解明朝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中國人比韓國人少什麼》以獨特的對比視角,探討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和共性,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價值。
《另一面》則像是歷史的多稜鏡,折射出那些被忽視或遺忘的角落。
《中國皇帝的五種命運》從獨特的角度解讀了皇帝這一特殊角色在歷史中的興衰起伏。
《北宋變法名相》對北宋時期的政治變革進行了細緻的梳理和分析。
《千年悖論》宛如一部歷史的長卷,展現了千年間的種種矛盾與衝突。
《中國人的性格歷程》和《中國國民性演變歷程》深入探究了中國人性格和國民性的形成與演變,具有重要的社會學意義。
《飢餓的盛世》是名著,更是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盛世背後隱藏的危機和問題。
《曾國藩傳》講述了曾國藩如何以一種笨拙的精神,成為大清“中興第一名臣”並全身而退的歷程。這本書展現了他從笨人到聖人的升級之道。與唐浩明的《曾國藩》並稱,而且更加全面。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從多個角度展現了曾國藩的為人處世、思想觀念等。這是張啟在上一世最推崇的一部作品。
《給曾國藩算算賬》則對曾國藩管理的晚清軍隊的俸餉制度、總督的收支結構進行了詳細分析,對陋規的產生原因及具體情況做了說明,還梳理了他在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任上的具體收入與支出。
《曾國藩的經濟課》,該書從經濟角度解讀曾國藩的一生,為讀者呈現了曾國藩個人的財務收支狀況以及當時的經濟背景等。
《陋規》,這本書深入剖析了明清時期的財政制度和官場生態,透過對陋規這一現象的研究,揭示了其背後的歷史根源和社會影響。
《簡讀中國史》從世界史的視角來審視中國史,將中國歷史放入世界座標中,對比了中西方歷史發展的不同路徑和特點,打破了傳統的中國史敘事框架,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宏觀的歷史視野。張宏傑告訴我們,絕對不能妄自尊大,而是要積極開放。這也是張啟在上一世非常喜歡的書籍。
張啟深知,張宏傑曾經所學的財經專業,賦予了他獨特的研究優勢。他能夠運用數字化管理和經濟學的思維,透視歷代王朝興衰的本質,這使得他的研究視角別具一格,見解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