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丈夫。這個男人的一切,她都會支援。
她真是這之想,她也覺得她會這麼做。她覺得她已經完全接受了儒家的洗禮。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要對著場面上的人,臉上就帶著儒家之禮的面具,這一點無論是曹皇后還是趙禎都很清楚,只要學過儒禮,沒有人不會沒有這感覺的。只是很奇怪,越是清楚的事情,越是說不清楚,越是想摘下的面具,越是摘不下,直到最後,他們自己都分不清面具是面具還是自己真實的那張臉了。
曹皇后與趙禎甚至都以為那就是他們自己。不說趙禎終其一生的“仁”(這是儒家成功的案例),就是那曹皇后為了給汝南王兒子的皇位鋪路,自己丈夫死了都秘不發喪,一直到晏殊推薦的丞相韓猗到了,才發喪。
看上去,這是她自主的行為。然而實際上她是受誰的影響,又是為了什麼人在拖延時間?
如果說是為了養子的親情,為了她自己的太后之位,但是新皇登基,穩定朝局,前後不過三年,曹皇后便死了。同時,曹家散盡家財,歸隱山林。
說起來都是細思極恐的事。哪怕曹國舅想成仙,他也沒有必要散盡家財,大可以把家交與親人。
除非是曹國舅發現了什麼。曹家已經是功大難賞了。
面對這樣的家族與棋子,封建帝王是從來不介意斬草除根的。
所以曹國舅的選擇也就簡單了。
一、硬剛皇帝,或者有可能失去仙位。畢竟“剛”是要殺人的。
二、解散族人,讓其消失於皇帝眼前,名為“避劫”。
曹國舅選擇了後者。大抵除了私心外,曹家的現狀是他與妹妹聯手造成的吧!
第285章 棋子的味道
可惜的是曹國舅的成仙之路,就是在死外甥後才開啟的。外甥已經死了,他還能做什麼?
在某些角度上曹皇后與她哥哥很像。都是在不知不覺中中了儒家的忽悠。而儒家忽悠最大的惡,不是財,也不是權,而是會把人忽悠成了聖人。
聖人難道不好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對“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
這樣的人物可以是虛構的,又或是死的,唯獨不能是活人。一旦是活人,又掌了大權,聖人就是坑貨。
他們不坑別人,以顯聖名。只坑自己人,要求自己人全做聖人。封建王朝中一旦出現這樣的傢伙,往往是外族過的異常滋潤的時期。所以,莊子才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一如現在,曹皇后即使心中非常感激沈石,她也要來這一趟。只因為她要做儒書上的“聖人”。為了“天下人”,而犧牲“一人”,絕對是“聖”的表現。
這一點從其死後諡號為“慈聖光獻皇后”,就已經是蓋棺而論了。
趙禎捉著自己皇后的手,有心啪啪啪,然而死太監不消失,他也沒辦法。雖然他可以強來,但是老太監也可以在一邊念醫書。趙禎聽不聽的進去,先不說,單是這二人和奏曲中間,突然多了一個人,便足以讓人沒了興致。
而身為女人,曹皇后是很享受丈夫的捉住,但是身為皇后,身為儒家教育選出的皇后,即使她再想,她的面色上看不出一絲破綻,甚至皇帝強來,她還要拒絕。這便是儒家的禮,儒家的教育。
也就是趙禎不是朱孝廉,否則他也會是大宋的一青樓皇帝。
陳琳的不走,讓曹皇后鬆了口氣。曹皇后在報知皇帝后,立即下令讓人給皇帝上菜,一盤一盤的菜被端上,而後除了曹皇后的貼身侍女和趙禎的貼身大太監之外,所有人都離開了,把空間留給了帝后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