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的舉人,按察使銜;楊鼎勳是四川人,白身從軍,積功至總兵銜。這兩人有一個相同點,都是原隸湘系,後投淮系。
欽差行轅內一大片的紅頂子、花翎、黃馬褂,人人神采飛揚,都知道成就不世之功就在日內。
關卓凡就便召開軍事會議。正在做最後部署,近衛團的值星軍官來報:捻子那邊來了個人,自稱是賴汶光的使者,要面見大帥。
各位將領互相交換著眼神,張勇開了個玩笑:“賴汶光是要投降嗎?”
傳進來吧。
使者進來跪下,呈上一個封緘嚴密的信封,關卓凡接過,上面工工整整寫了一行字“督辦五省軍務欽差大臣毅勇公關大人密升”。
關卓凡微微一笑,心想賴汶光也算棄文從武,怎麼話還是說得不倫不類?想來是在洪楊那邊呆久了的緣故。
拆封看信,竟是好長一個“稟帖”。
內容很有意思。
先大罵李鴻章的淮軍:縱兵殃民,爭功諉過,諱敗冒勝,吃空自肥,背信殺降,貪生怕死……真是狗血淋頭。
接著要求向關卓凡投降。
至於條件,“願隻身赴營,受千刀萬剮”,只求大帥放捻軍弟兄們一條生路。弟兄們放下刀槍,各歸鄉里,再不敢背反朝廷,為非作歹。
真讓張勇猜中了。
關卓凡面無表情,將“稟貼”交給身邊的文案:“你念一遍,大夥兒聽聽,該怎麼答覆人家。”
華爾、福瑞斯特、白齊文等,中文是能聽能說不能看,公文信件都得幕僚念給他們聽;安德森是聽、說、看通通不能,文案一邊念,翻譯一邊在旁邊給他小聲講解。
將領們的臉上都怪怪的,潘鼎新、楊鼎勳兩個聽得面紅耳赤。
文案唸完了,將領們開始發言,大多數人都認為賴汶光不過行緩兵之計,信不過的。
事實上,不論賴汶光真心還是假意,大部分將領都不想接受他的投降,勝券已經在握,“全殲捻匪”才夠爽啊。
關卓凡卻另有想法。
他對使者說道:“我堂堂之師,也沒有什麼好瞞你們的。最多兩天之內,便會發動總攻,到時候,捻軍上下,老幼良賤,玉石俱焚,盡作齏粉。我給賴汶光一天時間,明日此時要他隻身到我的欽差行轅來;談不攏的話,我會放他回去,戰場上見,絕不會害他性命。過了這個點不見人,就什麼都不必談了。”
使者諾諾而去。
關卓凡下令,所有軍事部署,加緊進行。
但他的判斷是,賴汶光確有投降的誠意,他會“隻身赴營”的。
賴汶光是洪楊後期,除了李秀成外,關卓凡比較欣賞的一個人物,算是洪楊裡面少有的德才兼備的能員。
賴汶光原來只是洪楊的一個文案,天京事變之後,始為洪秀全重用,乃棄文從武,成為陳玉成麾下的得力干將。
賴汶光的戰略眼光相當不差,安慶失陷後,他強烈建議陳玉成:“務宜北連張、苗以因京左,次出奇兵進取荊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將廣,可圖恢復皖省,俾得京門鞏固,此為上策。”
這裡的“張”指的是捻軍張樂行,“苗”指的是苗霈霖,“皖省”指的是安慶。
可惜,陳玉成在手上尚有足夠實力的時候沒有采納賴汶光的建議,反而在廬州失守、窮無所歸的情況下跑到苗霈霖那兒去了。結果被苗霈縛送勝保,自個丟了性命,老婆也被勝保接收了。
*(未完待續。。)
第十九章 投名狀
天京陷落之後,賴汶光率部和捻軍張宗禹合流,始成為捻軍首腦。捻軍分為東捻、西捻之後,他負責東捻,張宗禹負責西捻。
賴汶光流竄數省,以僧格林沁和曾國藩之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