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數百顆凝氣丸,消化的一乾二淨,聚靈法陣上的靈石,光芒黯淡,靈氣幾近消無。
小安面壁而坐,似乎也在入定之後,她在地底吞噬大量血肉,煉氣士非普通人所能比,其中蘊含的精華,足勝十人,乃至百人,她也要藉此機會,將這股力量煉化。
李青山也不打擾她,靜靜的內視已身,感覺著真氣滾滾湧動,試著催動真氣,向著丹田中彙集,真氣匯成一片,宛如氣海,但只要心思稍分,真氣便自歸經脈之中。
是的,李青山要一鼓作氣,趁著這次閉關,突破煉氣六層,開闢丹田氣海,介時,他千多個百寶囊中的諸多靈器,就可以發揮功用,可以真正的御器。
而且他身軀的速度和力量,也必將大增,不用特意變化妖身,便能與任何煉氣士一戰了。
但據《癸水凝氣決》所言,煉氣之道,前五層都算是簡單的,從第六層開始,會越發艱深,任督二脈與衝帶二脈,開闢起來,絕不同陰陽四脈那麼簡單,不是憑著一股源源不絕的真氣,不管不顧的衝穴破關即可。
期間要以氣海為根基,更要平衡陰陽四脈,涉及極為複雜精妙的方法。而開闢帶脈的過程,可謂是最艱難的,除了其本身便難以開闢,更是因為關係著氣海。
帶脈如其名曰,像是一條腰帶,環繞於腰間,是唯一一條橫著的經脈,有約束諸脈的功效。
而丹田也在其環繞之中,正要靠著這約束的功效,來將所有經脈中的真氣彙集起來,凝成氣海。開闢帶脈的過程,需要非常小心,一時不慎,便有走火入魔,損傷經脈的危險。
不過也有一個好訊息,《癸水凝氣決》是最容易凝匯氣海的,癸水真氣較為柔順,不容易走火入魔,但仍需謹慎。
李青山也知道欲速而不達的道理,他才剛剛達到煉氣五層,需要一段時間來穩定修為,他也不著急,反正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供他閉關。
又修煉了一陣,耗盡了靈石的靈力,便將那些靈石取出,放入新的靈石,啟動聚靈法陣法陣。
同時,又將一把丹藥,塞進口中。
李青山思量了一下,又拿起《癸水凝氣決》來,開始參研上面的法術。
水系法術,殺敵不及金火,困敵不及土木,多重在輔助。
譬如有一種“水鏡術”,就能夠窺視周圍的情形,明察秋毫。修為越高,窺視的範圍越廣。
而“隱身術”亦屬於水系,算是極為出名的一種法術,隱身的效果,亦是隨著修為的提高而增強,最初是隻一片朦朧的霧氣,肉眼都能察覺,只有修到高處,方可做到真正的無形無影。
但李青山已有了上品靈器“琉璃隱身鏡”,也就不急於修習這門法術。(未完待續。)
第八十一章 騰雲駕霧
至於什麼“水箭術”,“水牢術”,更是不在李青山的選擇之中,他並不缺乏攻擊的手段。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兩幅畫上,每一個法術都有這樣簡易的繪畫。
一幅畫上,一個修士腳下踏著一層薄薄的白雲,另一幅畫上,修士身旁環繞著滾滾的霧氣,似乎疾速前行。
他現在想要修習,便是“騰雲術”與“駕霧術”,這兩個法術。
這兩個法術,既是相互關聯,又是相互獨立的。
騰雲術重在上下飛騰,但行進速度還比不上一匹好馬,而駕霧術則重在移動,但只能貼地飛行,二者合一,便是騰雲駕霧,方可自由翱翔於天地之間。
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飛翔是所有人的夢想,李青山也不例外,而飛行在戰鬥過程中的價值,更不必贅言。
等到出關那一天,他直接騰雲駕霧飛天而去,同時用琉璃隱身鏡將身形一隱,縱然築基修士想在渺渺天空中找到他,也沒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