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張愛玲早期小說長論》這篇論文中,唐文表先是考察了張愛玲小說發生的歷史背景。他認為張愛玲“代表了上海文明——也許竟是上海百年租界文明的最後表現。”而40年代的上海租界,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殖民地。那些生活在這個殖民地的遺老遺少們,仍然信守自己千年不變的舊制度生活,“他們的家就是一個小小的‘清朝’,他們留辮子、納妾、抽鴉片、捧優伶、賭博、打麻將、蒔花養鳥,悠閒的他們仍在沾戀昔日的榮光。”對上海租界,唐文標借用張愛玲的話表達自己的看法:“這種上海舊家庭的世界,既不是目前的中國,也不是中國在它的過程中的任何一階段。它的美,它的狹小整潔的道德系統,都是離現實很遠的,然而它絕不是羅曼蒂克的逃避——它的逃避是向著死亡的。”在這個走向死亡的世界裡,舊式的所有的一切都日益的衰頹,日益的衰微。而張愛玲則是這些遺產的繼承者。在此基礎上,唐文標提出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一個作家,受他的環境,他的經驗所囿限,他如能反轉過來書寫他的環境,他的經驗,正是他所以成為作家的起點。然而,他進一步強調,一個作家的作品不能不包含價值判斷,作品中道德批評的減少很容易將善惡倒置,影響人類社會的平衡。“我們不能不訴之作家良心:為什麼要寫?寫的是什麼?究竟寫作的目的何在?站在什麼立場寫?”他認為不考慮這些基本的問題,隨意的寫作不僅危害了作家本身的文學,恐怕會對人類沒什麼利益的。

持著這樣一個道德批判的立場,唐文標發現,張愛玲的世界是一個死世界,沒有希望,沒有下一代,沒有青春,裡面的人根本不會想到明天。就像張愛玲《花凋》裡所寫的:“碩大無朋的自身和這腐爛而美麗的世界,兩個屍身背對著背拴在一起,你墜著我,我墜著你,往下沉。”對於張愛玲所描述的這樣一個世界,唐文標認為帶有“趣味主義”的毒害存在。是民國初年上海的黑幕小說和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流風遺緒。這類小說技巧上以趣味為主,題材以人間惡德劣行為物件,這類文學是有害於人性社會的。

由此唐文標提出嚴肅文學寫作的問題。“嚴肅文學中應有人性標準,應有道德制裁,應有‘君子愛人以德’的內容。”據此他批評張愛玲小說(如《金鎖記》)裡面的人沒有成長,沒有為“做人”而掙扎過,作者這樣對人物的描寫,“對我們沒有任何幫助的”。“如果作者要把這個鬼世界與正常世界連在一起,大可以用一些對照的方法,寫一二個青年學生,寫他們有希望的一面?為什麼一定要寫的人那麼絕望,那麼困與小圈子,那麼卑劣的在終日盤算?”

針對唐文標的批評,朱西寧在《先覺者、後覺者、不覺者——讀》中予以駁斥。朱西寧首先指出唐文標一方面批評張愛玲的作品“缺乏時代性和社會性”,另一方面又封她為“殖民地作家”的論斷是輕率的,並且是自相矛盾的。他批評唐文標只知“有”的世界,凡事總要求合理化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少有能領悟超理性的“無”的世界。這是不自覺的脫離自己民族文化的道統之故。“若以那樣的理性標準給張愛玲先生的作品定罪與定價,實在是太可怕。”朱西寧問道:“(這樣下來)《詩經》……的意義與價值何在?中國文學還能剩下多少是有時代性和社會性?即以《紅樓夢》而論,其意義何在?價值何在?”

第二章 朱西寧、王翟、唐文標的論爭(2)

朱西寧認為張愛玲是文學寫作上的先驅者。他說:“先知先覺者更早的便已指出‘次殖民地’的中國地位,……我們這輩後知後覺者於今天的西安市中才算一一得到印證,服了他們。而不知不覺者,仍還搞不清楚自己家身在何世,生身在何處。”“所以先覺者雖非預言家,卻似預言家,作為先覺者的小說家,則應是預言者。所謂藝術家走在時代前端,其實即是這個意思。”他指出唐文

最新小說: 傳說之下救贖傳說 超高校學府 破碎時空之瑪法大陸 全民求生:從系統下線開始 無限白帝 三世沉淪之傾世半妖 終極一家之柔情似宇 主文野:失憶後我繫結了樂子系統 【王俊凱】盛夏的黃桷樹 成神從地縛靈開始 網遊之共生 巡遊之影 柯南!快看,你爸爸過來了! 從搭上NBA末班車開始 神印王座無冕之王 崩壞之下,我想成為一盞明星 柯南:不平行戀愛日記 崩鐵:出雲往事 做個任務,漂亮寶貝把自己搭上了 世紀豪門從港島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