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
普魯士正式提出了談判邀請,奧地利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只能應允,法蘭西也因為得到了想要的而不願再東刀兵。
這場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的延續,發生在至4月的戰爭,最終獲得完勝的是法蘭西。法蘭西保住了萊茵蘭和佛蘭德斯,並且還成功將荷蘭完全摧毀。此次戰爭最大的失利者是奧地利,奧地利損失了許多兵力,也損耗了許多錢財,最終雖然收復了布拉格,卻並未收復波西米亞。普魯士雖然是此次戰爭的發動者,可這個發動者既未損失,也未得到,戰前和戰後並未有太大的區別。
法蘭西、奧地利和普魯士三國再度於薩克森首都德累斯頓展開中斷了的和談。由於此次戰爭加入了荷蘭,因此,已經淪為法蘭西傀儡的荷蘭也象徵性地派出了外交使者。薩克森雖然是1778年和1779戰爭的參與者,而且也是談判的東道主,可由於在兩次戰爭中都無所建樹,甚至在軍事上成為了普魯士的陪襯,因而也如荷蘭一樣,不過是沒話語權的小卒。
談判的三方的主要議題圍繞著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戰爭時的疆域變化問題,這裡麵包括了波西米亞、萊茵蘭、佛蘭德斯、巴伐利亞等地區的歸屬。
波西米亞作為中歐戰場,如今是一分為二,分別被奧地利和普魯士佔據,這兩個國家在這一問題上都無法談,因為他們都想要對方手中的那一部分。萊茵蘭和佛蘭德斯的問題已經不是大問題,無論在名義上還是事實上,這兩塊地區都被法蘭西控制著,而且無論是普魯士,還是奧地利,如今都無法提出質疑。巴伐利亞的一部分仍然在奧地利手中,但任誰都已經不再將它當做主要事件了。
第二個方面是巴伐利亞王位繼承的問題。
這一問題已經不算是問題,由於法蘭西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大勝,因而法蘭西支援的候選人茨魏布呂肯公爵成功被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同意,因此,茨魏布呂肯公爵查理三世也就躍過了他的表兄普法爾茨選帝侯成為了新一任的巴伐利亞選帝侯,而他的表兄死後,他還會成為普法爾茨選帝侯。不過,現在的普法爾茨選侯國只有萊茵河東岸的若干碎片領土,不再是那個雄踞萊茵河兩岸的大普法爾茨了。
第三個方面是荷蘭問題。
普魯士雖然在巴伐利亞歸屬一事上支援法蘭西的提議,但那是因為這並不違反普魯士自身的利益。荷蘭的執政威廉五世是腓特烈二世侄女的,在這層姻親關係下,腓特烈二世並不承認現在的荷蘭執政和攝政,他甚至提出了威廉五世復位的要求。
腓特烈二世是一個精明的戰略家。他當年聯合奧地利、俄羅斯瓜分波蘭,便是因為過人的外交判斷能力,而後又採用戰爭的方式來打壓奧地利在帝國內部的擴張,也是因為他看出了勢力強大的奧地利會是普魯士最強大的對手和最危險的敵人。因此,他在荷蘭一事上也是為了自身利益。
荷蘭與普魯士雖在領土上並無接壤,但荷蘭卻是有著海上傳統和海外殖民地的海上強國。腓特烈二世早就有建立海軍、擴張海外的打算,只是苦於沒有資金而未能實現。為保證商路暢通,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在波羅的海航線上不被瑞典、丹麥和俄羅斯的海軍壓制,他便希望能借助荷蘭的商船和海軍。同時,荷蘭的獨立也能為普魯士在西方多一個有著強大銀行業的金融盟友,以取代不穩定的不列顛王國。
在感情和自身利益上,腓特烈二世都不願意荷蘭如薩丁尼亞那樣淪為法蘭西的附庸,因此,法蘭西和普魯士在這件事上也根本沒有辦法談。
不只如此,奧地利也不在這件事上支援法蘭西。
奧地利雖然承認了佛蘭德斯屬於法蘭西,可那是在成為了既定事實後的被迫妥協,因此在荷蘭事件中,奧地利便也反對荷蘭執政換成一個少女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