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到廣寧之後的吳三桂非常焦躁,明軍收復遼地這才多久,這要是又在他手裡丟了的話,以後關寧軍還怎麼見人?
情急之下吳三桂甚至派人去了瀋陽,想請早就已經退休的祖大壽出來重新執掌遼地。
“三桂還是太年輕了,不過打輸了幾場仗而已,至於這麼悲觀嗎?”
對於吳三桂的行為,祖大壽有些無語,不過他很快也想明白了。也是,遼地這才收復多久,要是又在關寧軍手裡丟了,那對關寧軍來說打擊太大了。
不過祖大壽這時候倒是保持了清醒,他經歷過大明在遼地崩成狗的那段歲月,知道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主將自己保持冷靜。
很快祖大壽就拿定了主意:
首先廣寧他是不能去的,南京朝廷,嚴格來說是陳秋並未要求他前去接替吳三桂,他沒有理由自作主張跑去廣寧,那樣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接下來就是讓吳三桂冷靜下來,這個時候吳三桂尤其不能亂。
於是祖大壽寫了一封信給吳三桂,大意是要吳三桂集中兵力嚴守廣寧,等南邊的援軍過去即可。
其實這些東西吳三桂不是不懂,不過他前番太急了,在看到祖大壽的回信之後,吳三桂也終於冷靜了下來。
他開始覆盤了一下目前的情況:
遼地的民眾對於大明的忠誠度不低,在他們看來,是大明收復了遼地,讓他們得以重回故鄉,而且遼地有很多以前留下來的堡壘據點,漢軍想跟在關內一樣長驅直入是不可能的。
隨即吳三桂下令遼西各地集中兵力前往廣寧,同時發出號召,要一眾漢民【保衛大明】:
事實證明遼地的民心確實還是在大明這一邊,吳三桂發出號召之後,大批遼民自發前來廣寧,為明軍修築工事,甚至不少遼民自發帶上武器前來戍守廣寧附近的各處堡壘。
而此時另一邊漢軍也沿著大淩河抵達遼地邊牆的大康堡:
當然,此時的邊牆年久失修,明軍收復遼地之後也沒怎麼修理,畢竟這個時候的蒙古諸部已經無力襲擾遼地,甚至明軍還自己拆掉了一些邊牆用以重新規劃。
榆樹漢軍非常輕鬆地就突破了大康堡,然而漢軍預計中長驅直入廣寧的情況沒有發生,他們很快就遭到了明軍的頑強反擊:
此時明軍在一眾遼民的支援下已經在義州衛佈置了一道嚴密的防線,漢軍面對明軍的頑強反擊一時之間碰了個頭破血流。
特別是參戰的義軍陣營玩家,他們打順風仗打久了,面對明軍過於輕視,以為放幾輪炮再衝一衝就能打敗明軍,結果就是在義州衛和大淩河畔被明軍打了一個大的。
義軍陣營玩家措不及防之下被打了個損失慘重,而沒了義軍陣營玩家們的戰力加持,一眾漢軍士兵也無法突破明軍的防線,甚至還被明軍反殺了一波。
見明軍抵抗如此頑強,一眾漢軍無奈,只得退回到大康堡,準備等義軍陣營玩家抵達再進行進攻。
而就在明軍擊退了漢軍的進攻,穩定了局勢的時候,陳秋則帶著大明陣營玩家在寧遠登陸。
本來陳秋打算等江明學帶計程車兵回到南京再一起出發,但隨即遭到了很多玩家的反對:
許多玩家覺得那樣要等太久,等到江明學部到的時候說不定廣寧都已經丟了,還不如直接坐船北上。
於是陳秋便和一眾玩家們乘船北上,在寧遠登陸,時隔多天再度回到了遼地。
抵達寧遠的玩家們受到了當地民眾和明軍士兵的熱烈歡迎。
作為遊戲世界復遼的絕對主力,大明陣營玩家在遼地的影響力非常之高,即使他們已經不再常駐遼地,遼地上下仍將玩家們視為他們的救世主。
而且現在聽說漢軍已經抵達廣寧城外,剛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