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謝向意卻有些好笑,因為她忽然發現,爹孃兩個賭氣的樣子很有趣。而且,謝向意還有種感覺,爹孃兩人之間好像發生了些什麼,雖然她一時不知道到底是何事,但直覺告訴她,應該不是什麼壞事。
……
三月二十八日,宜出行。
清晨一大早,康山街謝家的大門便開啟了,門前的停著一輛又一輛的馬車,穿著青衣的小廝裡裡外外的忙活著。
“咦,謝家又有什麼事呀?竟這麼大的陣仗?”
路人甲好奇的探了探脖子,用眼睛數了數街上的馬車,喝,足足有二十多輛咧,而且都是那種裝貨物的大車廂貨車。
“這你都不知道?謝家的萬氏老祖宗去了,謝家要舉家回鄉守孝咧。”路人乙用下巴點了點謝家大門上掛著的兩個白燈籠。
路人甲疑惑,“不對呀,謝家不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嘛,祖墳就在城郊,他們回得又是哪門子的‘鄉’啊!”那位萬氏老祖宗不是也葬在城郊的謝氏祖墳裡嘛。
路人乙輕嗤一聲,“你還真是什麼都不知道呀。人家謝家祖籍蜀郡益州,幾十年前的那位秉德公就曾經回鄉尋過根,結果根沒尋到,卻找到了掙錢的法子,從一個碼頭苦力一躍成為了富可敵國的大鹽商。”
路人丙聽得熱鬧,也湊過來插了一嘴,“可不是,幾年前謝家又大張旗鼓的去了益州尋根,沒想到還真找到了,原來他們祖上是太康謝氏的子孫,因戰亂而與家人失散,輾轉在益州落了腳,後來啊……”
幾個路人湊在一起聊得熱鬧,一邊說著謝家的八卦,一邊指指點點的看著謝家奴僕們將一箱箱的東西搬到馬車裡。
“嘿,快瞧瞧,謝家就是講究啊,出門還帶那麼多新鮮的食材。”
路人甲伸手指了指幾個小廝抬著的竹筐,那竹筐裡放著許多新鮮瓜菜,看那水靈靈的模樣,應該是早上剛採摘的。
“這算什麼呀,謝家老爺每次出去巡視生意,專門有快馬不遠千里的追著馬車送瓜果,”路人乙不愧是資深八卦黨,知道的還真多。
路人乙也跟著咋舌,“嘖嘖,謝家不愧是江南第一鹽商啊,這富貴、這講究,就是個親王也比不上啊!”
“渾說什麼,我們謝家可是本本分分的商人,哪敢跟貴人相提並論,”
一個小管事模樣的人聽到他們的議論,忙過來呵斥,嘴裡還解釋:“之所以帶上這些也是無奈,我家大太太和大奶奶都懷了身子。可為了給老祖宗守孝,她們不顧身體,還是跟著一起上路。唉,路途艱難莫測。老爺和大爺做這些準備,也是為了照顧兩個孕婦啊!”
謝家此行是回鄉守孝,而不是外出巡視生意,或是遠遊,弄出這麼大的陣勢,未免惹人非議。
所以,謝向晚吩咐,讓那些小廝、小管事幹活的時候,若是遇到多事嘴快的閒人,不妨趁機解釋一二。好歹也幫家裡正正名聲。
“哦?竟有此事?”幾個閒人齊齊問道。
小管事忙點頭,“自然,我們謝家幾代子嗣單薄,如今大太太和大奶奶同時有孕,原該好好保養。可、可老祖宗的事兒重要,大太太和大奶奶不願耽誤了正事,這才……唉,這也是無奈之舉呀。要知道,自打老祖宗去世後,我們家的幾位主子天天茹素,就是長身體的小少爺也不曾亂了禮制呢。”
“沒錯沒錯。子嗣重要。”大家都是男人,自然知道子嗣綿延的重要性。
“哎呀,早就聽說謝家尊奉古禮,沒想到連守孝也這般規矩。”路人乙跟著感嘆。
“可不是,聽聞謝家大爺,剛選了庶吉士、入了翰林院。前途正好呢,可為了守孝,硬生生的請求丁憂,連京城的大儒方明儒老先生都贊他有古君子之風咧。”
說著說著,樓就歪了。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