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3/4頁)

一般人不同,不是用鋼筆寫在稿紙上,而是用墨筆寫在一張張白色的宣紙上,每寫完一章,馬寅初便把宣紙鋪在地板上,等晾乾後,又認真地將宣紙按順序粘接起來,捲成一個紙卷,註明內容,放入一個藤箱裡。寫累的時候,馬寅初便會沿著院中的水泥小徑散步。

不知不覺,藤箱已滿。從1963年開始寫稿到1965年初稿完成,三年光陰,馬寅初寫出了100多萬字。寫完後,他又從頭到尾作了一次修改,一般情況用藍筆,特別重要的改動用紅筆。為了防止手稿受潮和被蟲蛀,馬寅初特別囑咐家人將放書稿的藤箱放在乾燥通風的地方。寫完《農書》後,馬寅初已83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有一次,他以前的秘書陳玉龍前去看他。一進屋,見地上鋪滿了稿紙,馬寅初正在看他的《農書》。見陳玉龍進來,他說:“他們不給我發表,我自己看!”言語中不免有種憤怒。

前來看望馬寅初的親朋好友婉言相勸:“馬老,你還寫那些招災惹禍的東西幹什麼?這麼大年紀了,好好養養精神吧!”馬寅初回答說:“正因為我年歲大了,我才更應該把我徹悟了的真理,及時地記錄下來,警告世人,不然就會爛在肚子內、帶到棺材裡去,那才是真正可惜呀!”

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多少個日日夜夜就這樣悄然而過。馬寅初的《農書》“長卷”已經成捆成堆了,大大小小的紙卷堆滿了書櫃。據說,這部《農書》初稿有百萬字之巨(一說150萬)。到1965年底,83歲的馬寅初已經對《農書》從頭到尾作了一次修改。素以治學嚴謹聞名的馬寅初,在修改稿子的時候,仍然一絲不苟;修改文字一般用藍筆,特別重要的改動則用紅筆。

1966年春節後的一天,馬寅初將全家人召集起來,說:“請你們抽時間幫我把《農書》原稿照抄一遍。這部書現在雖然不能出版,但不等於永遠不能出版。它是我十幾年的心血啊!”

然而,這時“文化大革命”爆發。雖然由於受到特殊的保護,馬宅免於抄家之禍。但是,大“革”文化之“命”的憾事,卻在家庭內部發生了。馬寅初家中幾個年幼無知的孩子,因擔心抄家者會從馬寅初的手稿中搜尋出批鬥馬寅初的把柄,於是乎在半是膽怯、半是盲從的情緒支配下,將馬寅初珍藏多年的來往書信、文物字畫,連同這部《農書》手稿以及其他經濟學資料,統統當作“四舊”而付之一炬,銷燬得一乾二淨。也有人認為是家人根據馬寅初的意見將書稿焚燒殆盡的。

馬寅初當初在撰寫《農書》時,往往寫下後便放起來,並沒有跟家人細談,以至於無人知道《農書》中詳細的內容,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公案】

魯迅與馬寅出是紹興同鄉,但這兩人關係交惡。不知何緣由,魯迅對於比自己年輕一歲的紹興同鄉馬寅初很少好感。1926年秋,廈門大學一次請來了馬寅初,為此,全校“列隊歡迎,大擺宴席”。因馬寅初是“北大人”,校長還發函叫“北大同人”魯迅及沈兼士去陪。魯迅收到公函後,除了非常憤怒與拒絕外,沒有其他反應,只在公函上寫了個“知”字,意為“不去可知矣”,並說:“道不同不相與謀。”

《關於魯迅的辯護詞》的作者房向東分析,廈大校長林文慶之所以對馬寅初那麼殷勤,主要是學校資金缺乏,希望能從馬寅初這位財神爺身上撈一點油水。而魯迅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拒絕與馬寅初接觸。加上馬寅初是當時中國財經界的名流,是個“紅人”,而魯迅向來不喜歡趨炎附勢,因此對馬寅初不僅冷漠,而且熱諷。房向東在《關於魯迅的辯護詞》中還說:“魯迅不參加‘列隊歡迎’的兒戲,是為了逃避無聊;魯迅的‘罵’馬寅初,與其說是‘罵’,不如說是反抗無聊。”

1926年10月20日,正在廈門大

最新小說: 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死對頭總想讓我喜歡他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