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 (第4/4頁)

老闆介紹完幾種特色產品,一行人的第一泡茶也喝得差不了。此時,老闆又上來加了第二道水。那老闆說道:“一道茶,二道品,三道香噴噴,四道、五道淡淡味!”

吳總見那老闆非常健談,便問道:“老闆,石阡都有哪些少數民族?”

那老闆說道:“石阡居住著侗族、仡佬族、苗族等13個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古樸純正的民風民俗。如依山傍水的侗寨翹腳樓、仡佬族“欄杆”式民居建築、苗家兒女對歌擇伴、仡佬族奇特的喪葬習俗以及民族服飾、飲食、歌舞等無不體現出一種自然淳樸的民族風情。還有毛龍燈、茶燈、木偶戲、儺堂戲等,充滿了濃郁的生活、生產情趣。”

接著,那老闆介紹了仡佬族等幾個少數。

仡佬族。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民族,是曾建立過古夜郎國的民族,民間俗語常有“蠻夷仡佬,開荒闢草”之說。仡佬族的族源大致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時期,即:濮人—僚人—仡佬族。由於歷史原因,形成仡佬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

仡佬族人在長期的社會歷程中,逐漸形成若干支系,就文獻記載,有紅仡佬、青仡佬、花仡佬、蔑仡佬、打牙仡佬、打鐵仡佬等稱呼。仡佬族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但由於與鄰近諸民族的長期交融,語言逐漸發生變異,主要使用漢語,並通曉相鄰民族的語言。

仡佬族部分古語儲存於如今石阡山川村寨名義之中,以仡佬族的古稱、自稱和他稱得名的地名比比皆是。

石阡保留著豐富的仡佬民俗。諸如:擊鼓而歌的娛喪之俗;臘餘歲尾的舂儺還願之俗;過年打餈粑、推綠豆粉等俗;以供粑、蒸粑予測旱澇及若干特殊禁忌之俗;“立春”時節說春、送財神、“打梁山土地”之俗;春節玩燈之俗;敬雀、謝土、吃新等節日祭祀之俗;朝拜石崖、洞穴、“賴子石”之俗;打薅草鑼鼓祭祀“秧苗土地神”之俗;喜唱民歌、山歌之俗;哭嫁和迎早親之俗;送瓜、送寶、送“菩薩”等送子之俗;辦“祝米酒”和送穿戴、背圍之俗;建房說上樑伏筮、訂門伏筮之俗等

仡佬族先民的房屋形式主要有“幹欄”、“千腳棚”、“塌塌房”等。而現在石阡仡佬族人則大多住的是木構架穿鬥青瓦房。正房中間是堂屋,供有“香火”(神龕)以祭天地神靈和祖先,兩邊是臥室和廚房。臥室前屋有一火塘,火塘裡終年薪火不絕,上面的木柵用作掛臘肉和辣椒等,用煙薰出來的臘肉別有一番風味。這裡也是家人每日就餐處。每天勞作完畢,全家男女老幼皆圍坐休息或閒談。親朋來往亦在火塘旁接待交談。屋前為院壩,用作晾曬糧食、衣物等。院壩左右兩邊建有廂房,一般為二層樓居建築,底層供貯存農具和養畜牲之用。樓上為糧倉、住房。

仡佬族人善紡織、刺繡、蠟染,歷史上因其服飾色彩款式不同而被稱為“青仡佬”,“紅仡佬”,“花仡佬”,“披袍仡佬”等。

仡佬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子穿開襟無領長衫,袖子較長,佈扣7至9顆,多至11顆,少數無領俗稱破肚衣。仡佬族女子穿大袖衣服,上衣短及腰,領口,袖口及衣服邊沿都繡有花紋或用花布條鑲以花邊。下穿無褶長桶裙,整個裙子分為三段,中段用羊毛織成,染成紅色,上、下兩段多用麻織,一般有青、白色條紋。喜歡穿繡花勾尖尖鞋。外罩無袖青色長袍,用二、三串珠子懸於頸上以為飾,頭上插各種銀、銅質裝飾品。

仡佬族善於木雕石刻。木雕主要用於建築和生活用具上。如門窗、欄杆、樑柱、儺戲面具、衣櫃、桌椅以及楹聯匾額等�

最新小說: 逆天裝備 星鐵:執念未了,過往依舊 龍族:從覺醒言靈皇帝開始 網遊之刀問江湖 原神:更新後手機連線了提瓦特 全息挑戰:大學生無限求生遊戲 白天澄清緋聞,晚上瘋批偷偷黑我 全民遊戲化,只有我唯一職業 風流短跑之神 穿成賈母后全府跟我搞事業 星軌戰紀:全能指揮官 我與老婆令人心梗的戀愛之旅 地下城重生:冷言的逆襲 淺夏時光校園風 聯盟:重生韓國女主播,爆火全網 時光迷蹤 韓娛GD之上位之路 一拳超人:英雄假面 斬神:等等!大夏怎麼全是神? 單元文:聽說是命裡有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