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只有到了一九四五年,美軍有能力在太平洋上發起戰略反擊。也有機會反敗為勝。
在威克島淪陷之前。包括羅斯福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美軍能夠守住夏威夷群島。
只是,威克島在一個月內就被中隊攻佔,不免讓美國上下充滿了悲觀情緒,甚至有人認為中隊將在一九四三年底攻佔夏威夷群島,在一九四四年發起攻擊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
當然。這顯然高估了中隊的戰鬥力。
問題是,能否守住夏威夷群島。確實是個大問題。
在斯普魯恩斯回來之前,羅斯福不但親自跟尼米茲通了電話。詳細詢問了威克島的作戰情況,還派來了一位特派員,名義上是替太平洋戰區、以及太平洋艦隊解決行政問題,實際上則是督促尼米茲,或者說是監督尼米茲。
很明顯,羅斯福已經不能接受失敗了。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海軍中根本沒有人能夠取代尼米茲,即便是海軍部長金上將復出,也不可能比尼米茲做得好,但是在戰爭時期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就像三年前沒有人想到戰前還僅僅是一名上校參謀的斯普魯恩斯能夠成為美國海軍的頭號艦隊指揮官一樣,誰也不能保證尼米茲不被撤換掉。
當然,尼米茲還有一次機會。
這就是,在佔領威克島之後隊並不能直接攻打夏威夷群島,至少還得攻佔群島西端的島嶼,即中途島。只有在佔領了中途島、並且以中途島為跳板,中國海軍有能力攻打夏威夷群島。
關鍵就是,美軍能在中途島守多久。
從時間上看,只要不出大的意外,中國海軍攻佔中途島是肯定的事情,美軍根本不可能守住中途島。
尼米茲想要的,只是能夠在中途島堅持得久一些。
當然,斯普魯恩斯也知道這一點。
雖然當時中國海軍司令部還沒有批准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計劃,連顧祝同都沒有制訂相關的計劃,但是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都相信,中國海軍下一步就將攻打中途島,而且肯定會在年內發起進攻。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必須在一九四三年底、遲一九四四年初拿下中途島,有望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佔領夏威夷群島。如果拖到一九四四年中期攻佔中途島,那麼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一九四四年底攻佔夏威夷群島。到了一九四五年,隨著美國海軍獲得強大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中國海軍就算擁有強的實力,也需要與美國海軍決戰,並且在決戰取勝之後有望佔領夏威夷群島。如果在一九四五年的決戰中,中國海軍遭遇慘敗,別說攻佔夏威夷群島,能否保住已有的勝利果實都是個問題。由此可見,中國海軍能否在一九四四年底之前佔領夏威夷群島,將直接決定太平洋戰爭的終結局,而太平洋戰爭是這場大戰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其結果將直接影響、甚至是決定整場大戰的結果,因此中國海軍絕對不會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犯糊塗。
只是,斯普魯恩斯並沒有給出明確答覆,而是強調了一點,即中國海軍不見得會為了中途島而向中太平洋戰區增兵。
必須承認,在經歷了三年的磨練之後,斯普魯恩斯不再僅僅是艦隊指揮官。
初,斯普魯恩斯的主要能集中在戰術層面上,即指揮艦隊作戰,而現在他的表現完全夠擔任戰區司令官了。
也就是說,斯普魯恩斯也有不錯的戰略眼光。
當時,大的問題就是,中國海軍將在什麼時候攻打中途島,而這將由整體戰局、特別是其他戰場上的情況決定。
影響大的,莫過於印度洋戰場。
在擊敗了第二印度洋艦隊,消滅了印度洋上的後一個敵人之後,中國海軍已經獲得了攻打斯里蘭卡與印度的機會。重要的是,中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